本周市场震荡上攻,沪指创下8个月来反弹新高,下周A股市场将如何表现?哪些板块有望爆发?针对投资者关心的众多市场问题,币海财经为大家一一解答。
1、美国“小非农”数据意外录得负值,美元持续下挫。美联储降息预期将对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如何寻找黄金、铜等板块的机会?
美国6月ADP就业数据令人大失所望,就业人数减少3.3万人,而市场预期原本为增加9.8万,这是自2023年3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5月CPI数据也低于预期。这两项数据叠加,市场对经济疲软的担忧情绪急剧加剧。
受此影响,美元指数遭受重挫,跌至2022年3月以来的新低,达到96.98。降息预期的升温进一步削弱了美元的吸引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非美货币如欧元、英镑等则表现强劲,纷纷走强。黄金市场在美元走弱的刺激下迎来反弹,价格再次逼近3400美元/盎司。
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强,投资机会也逐渐显现。从短期来看,优先考虑配置黄金ETF以及矿业龙头企业,可以有效对冲降息预期带来的风险。对于铜板块,投资者可以聚焦于高附加值领域,例如高端铜箔、复合集流体以及PCB概念等细分行业。这些领域不仅具备更高的技术含量和利润空间,而且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更能抵御市场波动的影响,为投资者带来较为稳定的回报。
2、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到海洋经济和反内卷话题,对这两个主题未来走势怎么看?有哪些标的还能关注?
海洋经济方面,未来走势整体向好。海洋经济潜力巨大,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路径,也是驱动高质量经济发展、拓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政策层面,从中央到地方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后续还会有更多支持政策出台。短期来看,市场情绪受提振,资金会向深海科技、海上风电、海洋生物医药等细分领域倾斜。长期而言,海洋经济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相关企业有望在国际市场占据更重要地位。相关标的可关注巨力索具、大连重工等;
反内卷方面,未来随着政策持续推进,“反内卷”将有效整治低价无序竞争等问题,优化市场竞争环境,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有利于龙头企业发挥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提升盈利能力。相关行业将加速去产能和转型升级,企业间整合有望开启,行业供需结构将得到改善,逐步走向健康、有序发展。标的方面,可关注隆基绿能等光伏龙头,以及钢铁行业中如重庆钢铁股份等。
3、日前,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创新药当前位置应该加仓还是减仓?核心成长性公司有哪些?
创新药当前位置从长线投资的角度看,是可以针对位置不高的个股或者头部龙头做加仓准备。
逻辑在于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创新药发展经历了从完全仿制到模仿创新,再到源头创新的艰辛历程。2024年,中国企业在全球Top20热门靶点中,有18个靶点的药品数量占比超过50%,FIC(首创新药)数量首次超过欧洲,位居全球第二。政策层面上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创新药”列为积极培育的新兴产业,2025年进一步提出“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国家对创新药发展扶持政策正推动行业迈步向前。
当下中国创新药市场正经历量价齐升的黄金期。按广义市场规模来看2024年创新药市场达1.14万亿元,2025年预计增至1.22万亿元,同比增长8.53%。2025年是行业爆发元年。2024年License-out交易金额达51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50亿元),2025年一季度交易金额同比增长超过250%,预计2025年同比增长26%。
不可否认中国创新药产业已进入高质量爆发期。医保放量+BD爆发推动市场规模从5500亿向2万亿跃升;头部公司2025年盈利,行业结束十年亏损周期;PS均值9.7倍(中国)VS18倍(美国),估值修复空间显著,创新药行业黄金十年即将开启。A股创新药行业有望迎来趋势性长牛走势,核心成长性公司建议关注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君实生物、百利天恒、信立泰等。
4、什么情况下市场能真正变盘?
市场真正变盘通常需多因素共振。基本面来说,应考虑外部的扰动因素、国内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二级市场相关上市公司财报数据等;技术面来说,应考虑指数的位置高低、成交量的匹配情况,以及风险偏好的强弱。从当前深沪两市股指均形成中期下降趋势线压力的有效突破,预期大二浪调整末端的底部回升,应是市场进行时展开三浪上攻结构的强势走势。
从沪指突破3494点技术阻力打开溢价空间、创业板指数强攻突破2180关键阻力,维持当前的变盘向上已经满足了“技术突破+政策/资金驱动+情绪逆转”的三重验证。
5、稳定币多只前期龙头本周一度大幅下跌,板块行情是否已经终结?
稳定币板块前期龙头本周大幅下跌由资金面股东减持与获利盘了结、消息面打假信息及全球监管机构密集发声降温等多重短期因素导致,但长期来看,在数字经济发展与数字货币推行的趋势下,稳定币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仍具发展潜力,例如美国相关监管框架若落地或推动其规范发展,且在跨境支付等领域的应用价值也可能随技术进步与场景拓展而提升,不过后续行情或出现分化,资金更可能聚焦于有实际业务支撑、技术优势或监管合规性强的标的,因此当前不宜判定板块行情已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