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于2024年10月18日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9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继续呈现下行态势,这反映出房地产市场仍面临较大压力,需要更多政策支持来刺激需求和恢复信心。
据路透社基于官方数据的计算,9月份新房价格环比下降0.7%,创下自2023年8月以来的最大月度跌幅,比8月份的0.5%降幅扩大了0.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同比降幅扩大至5.8%,较8月份的5.3%增加了0.5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王中华在解读时指出,9月份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整体趋于稳定,但同比降幅有所扩大。
具体分线来看,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5%,降幅较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二线城市下降0.7%,与上月持平;三线城市下降0.7%,降幅较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 从同比角度,一线城市下降4.7%,降幅扩大0.5个百分点;二线和三线城市分别下降5.7%和6.6%,降幅均扩大0.4个百分点。
此外,问卷调查显示,9月下旬以来,房地产市场信心有所增强,受访从业人员中预期未来半年房价稳定或上涨的比例明显上升,这为后续政策效果提供了积极信号。
针对这组数据,我认为它凸显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当前的结构性挑战:需求疲软、库存压力和信心不足导致价格持续下探,但同比降幅的扩大更多是基期效应和前期积累的结果,而环比降幅的趋稳迹象(尤其三线城市收窄)表明底部可能正在形成。
关于短期跌幅是否会进一步放大,我倾向于认为不会显著恶化,甚至可能逐步收窄。原因包括:近期一系列刺激政策(如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统一首付比例等)已开始显现效果,10月份销售数据同比降幅大幅收窄,市场预期改善;
分析师普遍预测,2025年房价将止跌企稳,高盛等机构预计到2025年底趋于稳定,并可能在后续两年小幅回升。 不过,如果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加剧或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短期内局部城市(如三四线)跌幅仍有扩大风险,但整体市场已进入修复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