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官方统计,中国房地产市场在2025年8月份继续呈现下行压力,房价整体回落,投资规模收缩加剧,整个行业仍在探底过程中。分析师普遍表示,现阶段的调控放松力度有限,要想推动市场快速复苏,还需引入更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国家统计局于9月15日发布的报告显示,8月份70个大中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平均价格环比分别下滑0.3%和0.58%。其中,新房价格已连续四个月环比走低,二手房价格则连续五个月下降。 前八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减少12.9%,降幅较之前扩大;同期,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滑4.7%,销售额下降7.3%,各项指标均保持低位运行。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付凌晖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虽然楼市存在波动,但整体正向止跌企稳的方向发展,下一步仍需加大努力来促进市场回稳。 戴德梁行研究院副院长张晓端在接受采访时分析称,8月房价下行与成交低迷反映出市场依赖“以价换量”的策略,而投资降幅扩大则表明供应端信心不足,未来新增供应可能进一步缩减。
中国楼市低迷状态已延续超过四年。进入8月后,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和深圳陆续放宽非核心区域的限购政策。张晓端表示,这些松绑举措带来了一些积极市场反馈,但整体力度较为谨慎,无法充分提振信心。 经济学人智库高级经济学家徐天辰也认为,北京、上海和深圳的限购放松仅限于郊区边缘地带,与全面刺激成交和恢复市场活力仍有差距。
北京在8月份成为二手房价格环比跌幅最大的城市,下滑1.2%,这表明当地月初的限购调整并未立即激发购房热情。 张晓端强调,市场期待更多宽松政策和行业优化,但更关键的是宏观经济面的改善。徐天辰补充道,要让房地产迅速摆脱低谷,需要降低按揭利率、进一步放开大城市限购,或对问题房企实施国有化等措施;不过,决策层是否行动,取决于对楼市在经济中定位的考量。 他还指出,经过四年调整,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占比已明显降低,且未引发重大金融风险,因此当局可能缺乏强烈的刺激意愿。
总体来看,这个事件反映出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一个艰难的转型期,四年多的低迷并非偶然,而是结构性问题积累的结果,包括过往高杠杆开发、人口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速放缓等多重因素叠加。尽管近期一线城市限购松绑带来了一些局部积极信号,但整体市场信心恢复缓慢,依赖政策进一步发力。我认为,决策层在平衡经济增长与防范风险之间需更主动作为,避免楼市拖累整体经济复苏;同时,购房者应理性看待,避免盲目跟风。
至于上海房价接下来半年的预期(从2025年9月至2026年3月),基于当前数据和趋势,我倾向于认为将呈现止跌企稳态势,甚至可能出现温和回升。8月份上海新房价格环比上涨0.4%,在其他一线城市普遍下降的背景下脱颖而出,这得益于限购放松和区域需求支撑。 专家预测显示未来半年,核心板块如滨江和产业区可能上涨5%-10%,而整体市场保持稳定概率较高。 不过,如果宏观经济未见明显改善或政策力度不足,郊区房价仍有下行风险,最高跌幅可能达20%-30%,建议关注政策动态和经济指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