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870.02 0.87%
|
深证成指 12777.31 1.53%
|
恒生指数 25894.55 0.69%
|
纳斯达克 22802.45 -0.30%
|
日经225指数 48659.52 0.07%
|
林天心 初级编辑
489 文章
552981 阅读
首页  >  要闻 >  综述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三天百公里复杂路况 中国机器人“走”出吉尼斯纪录
2025年11月25日 09:03    
收藏  
举报

2025年11月13日傍晚,上海外滩的霓虹刚刚亮起,一位“银黑相间”的特殊访客缓缓走来——它不是游客,而是一款名叫AgiBot A2的中国类人机器人。

三天前,它从苏州出发,一路穿越城市街道与高速公路,最终完成了66英里的连续行走。这项看似平凡的“散步”,却为它赢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证:有史以来行走距离最长的人形机器人。

这台身高约1.68米的机器人由上海企业智元机器人(AgiBot)研发。据公司介绍,A2并非专为极限挑战而生,而是面向客户服务场景设计的产品,具备聊天功能和唇读能力。

但这次旅程却意外成为一次硬核实测:全程自主导航、遵守交通规则、应对不同路面状况,甚至在车流与行人之间穿行自如。

AgiBot发布的视频里,A2曾与骑自行车的人擦肩而过,也曾加快步伐,在黄浦江畔的天际线下稳步前行,仿佛一个沉默却坚定的城市漫游者。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创纪录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中国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一个缩影。今年8月,北京举办了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500多台机器人在篮球、清洁等项目中同场竞技,场面既新奇又充满未来感。而政府层面也早已明确支持方向,希望借此在全球机器人赛道上占据先机。

放眼全球,这场竞赛同样如火如荼。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数量可能突破10亿台。而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正致力于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以保持国家在该领域的竞争力。

正如《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早间新闻》此前报道所指出的,该实验室的观点认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正在成为人类能力的延伸——不仅在认知层面提升判断力,也在物理层面拓展行动边界、增强精准度与力量。

市场研究机构高德纳(Gartner)则给出了更贴近日常生活的预测:到2030年,80%的美国人将每天以某种方式与自主运行的AI机器人互动。这意味着,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街头巷尾,从炫技展示转向真实生活场景。

AgiBot A2的66英里徒步,表面看是一次技术耐力的验证,深层却透露出一个趋势:人形机器人正在摆脱“概念玩具”的标签,逐步成为可部署、可交互、值得信赖的现实存在。

在中国政策引导、资本涌入与技术迭代的合力推动下,这场由钢铁之躯与算法之心共同完成的“行走革命”,或许才刚刚迈出第一步。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花500亿抱紧美国政府大腿?AWS在下盘大棋
   林天心        2025/11/25 09:45
万亿美元自动驾驶:Waymo 特斯拉…谁主沉浮?
   林天心        2025/11/25 08:52
AI保险业的全球暗战:当AI开始改写“慢行业”
   Vicky        2025/11/24 03:51
特斯拉的“英伟达时刻”何时到来?马斯克给出了最关键的答案
   Vicky        2025/11/19 03:55
大摩:2026年关于机器人的十大预测
   Vicky        2025/11/17 02:54
中国首登联合国创新榜十强 力压德国
   Vicky        2025/09/16 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