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规避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的高额进口关税,许多中国企业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印度尼西亚,这个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以扩展本地业务。
上个月,美国与印尼签署协议,对从印尼进口的产品仅征收19%的关税,这远低于针对中国超过30%的税率。
印尼的关税水平与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相当,略低于越南的20%。虽然在税率上没有明显优势,但作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尼庞大的消费市场赋予它比邻国更大的吸引力。
印尼源筑地产(Yard Zeal Indonesia)的创始人高晓宇表示,公司最近收到大量中国企业的咨询,他们希望在印尼扩大或新建业务。
高晓宇对路透社透露,中国企业的需求导致印尼工业地产和仓库价格飙升,今年第一季度同比上涨15%至25%,创下20年来最快增速。
全球房地产顾问公司高力国际(Colliers)印尼工业与物流部门主管里万也提到,几乎每天都有中国企业咨询印尼工业用地,大多数企业寻求立即可用的土地和临时建筑,类似于“快速启动方案”。
一位在中国生产电动车前灯并在印尼销售的制造商张超,今年5月在雅加达租下了一栋新的四层办公楼,年租金约10万元人民币(相当于约1万7900新元),比去年上涨43%,这反映出强劲的市场需求。
尽管租金上涨,但他指出,在中国本土的净利润率可能仅为3%,而在印尼则更容易达到20%至30%。
印尼是全球第三大电动车市场,同时也是东南亚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张超表示:“如果能在印尼建立坚实的业务基础,基本上就相当于掌控了半个东南亚市场。”
印尼总统普拉博沃积极促进对华关系,也推动了中国对印尼的投资增长。今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和香港对印尼的投资同比增长6.5%,总额达82亿美元(约105亿新元)。同期,印尼整体外资流入增长2.58%,政府预计下半年投资将进一步加速。
对此我认为这反映了全球供应链在中美贸易摩擦下的动态调整,中国企业转向印尼不仅是短期避税策略,更是长期布局东南亚市场的明智之举。
印尼作为人口大国和资源丰富国,确实提供了巨大的增长潜力,尤其在电动车和制造业领域,能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的利润率和市场渗透。然而,这也带来一些风险:一方面,租金和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可能加剧本地通胀,并引发印尼本土企业的不满;另一方面,地缘政治因素如印尼国内政策变动或美中关系进一步恶化,都可能影响投资稳定性。
总体来说,这有助于印尼经济多元化和发展,但中国企业需注意本地化整合,以避免潜在的文化或监管摩擦,促进可持续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