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标志性节点终于明确。中央政府宣布,2025年12月18日,这片岛屿将正式启动封关运作,进入全新的开放发展阶段。一个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为特征的海关特殊监管体系即将运行——这标志着海南从地理之岛向规则之岛的嬗变迈入实操阶段。
封关的核心在于“境内关外”再造。一线直接对接国际,除极少数特殊管控品类外,禁止限制清单外的货物实现自由进出,零关税商品比例将提升至74%(覆盖6600种商品),远超此前的21%;二线面向内地,货物进内需申报、征税和接受监管,是“管住”的关键防线;海南岛内实现贸易自由化政策落地:海关对企业和机构将转向智慧精准监管,零关税货物可自由存储流通,不再受传统仓储限制。
这场试验远不止于关税门槛。贸易管理首开实质性“放权”口子:原本全国禁止或限制进口的特定商品,在海南得以破冰通行。
流程上,洋浦等8个一线口岸对符合条件的货物采取“径予放行”模式;海口新海港等10个二线口岸,推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站放行”,通关效率倍增。大数据与AI监管平台将支撑新型监管信用体系,诚信主体受检比例大幅下调。
在更深层次上,海南封关的示范价值超出贸易领域。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压力测试区,它以突破性的制度框架,为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格局探路。
当下全球经济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化波动加剧之际,一个高效率、低壁垒的国际贸易门户将向全球释放中国对外开放的强信号——吸引全球要素汇集的海南,有望成为内外循环战略承压的关键节点。
对个人而言,封关带来的是消费红利和生活体验的微妙转变:赴岛无需新证件,离岛免税购物额度保持10万/年不变,岛内居民可购买清单内的零关税商品;持有85国护照游客享受免签便捷更胜内地省份。当货物通关成本更低、环节更优,岛上营商环境正加速向国际水准看齐。
站在改革破壁的临界点上,海南的封关不再是一次海关制度改革。它是一次刀刃向内的体制更新与链接外部的节点扩容——在单边主义裹挟全球之际,这份来自南海的自贸承诺,正在重塑开放的尺度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