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总统的关税冲击震惊并疏远了几乎所有经济学研究者,但他似乎在选民中拥有忠实的支持。经济学研究者拥有丰富的理论支持他们反对关税的立场,例如大卫·休谟的“价格-货币流动机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法则”以及让·巴蒂斯特·赛的“市场法则”。
自由贸易与自由市场的经济支柱
休谟解释了在健全货币体系(如金本位或银本位)下,一个国家的进出口为何不会失控,因为当货币流出国境支付进口时,价格必须向下调整;当出口销售使货币涌入时,价格则向上调整。随后,前者情况下进口停止,后者情况下出口停止。李嘉图解释了为何专业化——由于比较优势法则——是人类福祉不断提升的无尽过程。允许专业化的区域越大,其居民就越富裕。赛的市场法则解释了为何生产必须先于消费。换句话说,生产是通向消费的必经之路。我们都知道,在消费之前,我们必须生产市场所需的东西。福利并不会改变这一事实。在健全货币环境中,一个人的福利由他人的生产支付;在不健全货币环境中,过程相同,只是被货币购买力的损失所掩盖。
保护主义没有理论依据
与这些长期被接受的经济理论相比,保护主义者没有任何理论依据(除了重复古老的谬误和错误)。在一周之内,保护主义者声称关税将带来更多税收(包括外国出口商将支付税收的荒谬说法)、保护或将制造业工作岗位带回美国、惩罚不“按规则行事”的贸易伙伴、使美国在关键行业更加自给自足、作为谈判工具以换取更低或零关税,并且不会导致价格上涨。哇!这是一大堆承诺,而且它们相互矛盾。例如,关税是会带来税收,还是会促使生产回流美国?你不能两者兼得。缺乏经济理论并非无关紧要。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写了一整本书——《理论与历史》——论述了理论对经济学的重要性。没有理论,就没有因果关系的依据,只有一堆杂乱的事件,供人随意挑选以支持毫无根据的主张。
不在受保护的行业工作?那就掏钱吧!
最令人愤怒的主张可能是,保护主义者想迫使其他人只购买美国产品,以惠及关键行业的股东和工人。他们没有承认,这一主张无法实现,除非关键行业的收益是以其他所有人的牺牲为代价。换句话说,保护主义者吹嘘利益的集中,却对成本的扩散保持沉默。但成本是存在的,即使被广泛分散。
保护主义实际上不是一种全民福祉的理论,而是一种主张某些特定职业的人是特殊的。他们必须比市场——也就是你我——愿意支付的更高报酬。当然,我们都知道,大企业和大工会将是关税的受益者。如果你不是大企业的股东或员工,也不是强大工会的成员,那就掏钱吧,伙计!这不过是赤裸裸的裙带资本主义,违背了美国是法律之下人人自由平等的国家的说法。毫不夸张地说,关税违背了作为美国人的核心意义,是对旧世界阶级不平等的倒退。
来源:米塞斯 作者 帕特里克·巴伦(Patrick Barr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