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9月5日)亚太早盘,美元指数高开高走,逾20年以来首次涨破110关口,最高触及110.09,创2002年7月以来新高。欧洲能源危机持续发酵,导致欧元、英镑等主要非美货币不断承压,美元指数节节走高。
当地时间9月2日,七国集团(G7)和欧盟接连表态,决定对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品实施限价,令全球能源局势紧张形势加剧。随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以“技术故障”为由,宣布“完全停止”“北溪1号”管道天然气运输,且未提及恢复供应时间。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更是直接警告,“欧洲将直接没有俄罗斯天然气可用”。
能源价格的持续暴涨引发了民众的日益不满。当地时间9月3日,数万饱受能源价格飙升折磨的捷克民众走上首都街头,揭开了欧洲抗议能源价格飙升的序幕。另据德媒《世界报》9月4日的报道称,德国或是下一个捷克,眼下德国右翼和左翼团体正同时呼吁举行游行。
俄乌冲突前,欧盟国家一半以上的能源产品依赖进口,其中俄罗斯提供了41%的天然气、46%的煤炭和27%的石油。资料显示,俄罗斯通过管道向23个欧洲国家供应天然气。但自2月24日冲突爆发后,从俄罗斯流向欧洲的能源(尤其是天然气)的数量已经减少了一半以上,将能源价格推高至创纪录水平。
7月中旬迄今,欧洲天然气基准——荷兰TTF天然气价格一路走高。当地时间8月26日,荷兰TTF天然气价格一度超330欧元/兆瓦时,再次刷新纪录。而在一年前,欧洲天然气价格仅为28.80欧元/兆瓦时。
而在俄罗斯对欧洲无限期“断气”之后,欧洲能源价格恐将不断刷新历史高点,势必对该地区的消费与生产造成更大的冲击。欧洲经济的寒冬或提前袭来,形势恐愈加恶劣。或许欧洲央行将在9月8日宣布加息75基点,但由于经济前景的急剧恶化,该行未来进一步加息的底气值得怀疑。
随着欧洲能源危机的进一步发酵,美元指数有望不断刷新年内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