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在中国政府实施出口管制措施导致短暂停供后,荷兰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Nexperia)的中国子公司已重新开始向本地分销商供货,但附加条件是所有交易必须使用人民币结算,以降低对荷兰总部的依赖程度。
路透社于10月23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此次恢复供货仅针对中国本土市场,分销商需以人民币支付货款,而非以往常见的美元或其他外币形式。同时,该子公司还指示分销商在与下游客户交易时也仅限于人民币,从而在维持国内市场稳定供应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运营独立,减少与荷兰母公司的关联。

这场围绕安世半导体的纠纷源于中国企业闻泰科技旗下子公司与荷兰芯片公司的所有权争议。在美国施压下,荷兰政府接管了该公司后,中国作为回应禁止安世中国子公司出口某些零部件。此后,荷兰总部与中国分支机构间的摩擦不断升级,双方运营出现明显分歧。目前,安世半导体在荷兰制造的芯片大部分在中国进行封装并分销给客户。
消息人士指出,由于与中国子公司的争端短期内难以解决,安世半导体正积极寻求中国以外的封装合作伙伴。同时,该公司已向中国客户发出提醒,表示无法保证由中国子公司销售产品的质量。
安世半导体在回应询问时表示,公司早在争议爆发前就已在其他国家探索封装选项,此举并非针对性减少在华业务。公司强调,有责任向客户通报潜在风险,但并未限制客户从中国子公司采购。
10月23日,安世中国子公司发布中英双语客户函,指责荷兰总部现任管理层向客户传播不实信息,无理质疑产品的合规性、质量标准和技术水平。
安世中国在函中承诺,其在中国生产和交付的所有产品均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全面符合安世一贯的技术规范、生产流程和品质标准,并在出厂前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
这个事件凸显了中美科技摩擦下供应链的脆弱性,以及企业如何在国家间博弈中求生。
从积极角度看,安世中国子公司的举措——强制使用人民币结算并推动本地独立运营——可能有助于中国半导体产业加速本土化,减少外汇风险并增强供应链韧性,尤其在当前地缘政治环境下,这符合北京推动“双循环”经济和科技自给自足的战略。 然而,这也可能加剧全球科技脱钩,导致效率低下和成本上升:荷兰总部转向其他国家封装,将影响中国就业和产能利用,而客户对质量的担忧(如福特CEO表达的关切)可能进一步推高汽车等下游行业的价格。 荷兰政府在美国压力下的接管行动看似维护国家安全,但实际暴露了欧洲在美中竞争中的被动地位,可能损害其作为投资目的地的吸引力。 总体而言,这种相互反制的循环对全球经济有害,理想情况下,各方应通过谈判(如荷兰总理与德国领导人的对话)寻求妥协,而不是让企业成为牺牲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