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Chris Wright)在一次公开讲话中大胆预测,在未来8年内,核聚变能源发电将成为可能。这一乐观展望与他之前的评论相呼应,他强调:“我相信,在特朗普执政期间,我们将知道核聚变的商业途径。”赖特进一步表示,最快8年实现商业核聚变发电,若超过15年,他将“感到非常意外”。
核聚变作为清洁、近乎无限的能源来源,正吸引全球目光,包括杰夫·贝佐斯、比尔·盖茨和彼得·蒂尔等亿万富翁的数十亿美元投资,以及主权财富基金、国家开发银行和风险投资家的青睐。赖特称:“创新的步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它即将到来,令人兴奋。”
核聚变技术模拟太阳的核心反应,通过高温高压融合原子核释放能量,与传统核裂变更安全、无长寿命放射性废物。多年来,这一概念被视为科幻,但近年来突破频现。2022年,美国国家点火实验室(NLLF)实现“净能量增益”,即聚变输出能量超过输入。
2024年,英国联合企业STEP项目启动,目标2030年示范聚变电站。赖特的预测基于这些进展,以及特朗普政府的能源政策倾斜。特朗普上台后,能源部预算中核聚变研发资金增加20%,达15亿美元,重点支持私人企业如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CFS)和TAE Technologies。
赖特的乐观并非空穴来风,私营投资涌入是关键驱动。贝佐斯通过Altos Labs投资10亿美元于聚变初创,盖茨的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领投CFS的20亿美元融资。彼得·蒂尔支持Helion Energy,目标2028年首座商业电站。
2025年,主权基金如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注入5亿美元,挪威主权财富基金跟投3亿美元,国家开发银行如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提供贷款支持。全球风投对聚变的投资2024年达50亿美元,同比增长150%,显示行业从“概念验证”向“商业化”转型。
赖特的“8年”时间表基于技术路线图,磁约束聚变(如托卡马克)和惯性约束聚变是两大路径。CFS的SPARC装置预计2026年实现净能量,2028年商业原型。Helion的场反向配置(FRC)技术目标2027年发电。赖特表示:“创新加速得益于AI优化设计和材料科学突破,过去需十年验证的模拟,现只需数月。”能源部支持的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虽延期,但私人项目已超越其进度。
赖特作为前壳牌CEO,主张“能源现实主义”,反对过度依赖可再生能源,转而支持核聚变作为“桥梁技术”。2025年《能源创新法案》拨款30亿美元,支持聚变基础设施,包括新材料实验室和供应链本土化。赖特预测,特朗普任期内(至2029年),美国将建成首座商业聚变电站,输出100兆瓦电力,满足一座中型城市需求。
2025年,聚变初创估值总和超500亿美元,CFS估值达50亿美元。贝佐斯等支持者视其为“万亿市场”,盖茨称:“聚变是终极清洁能源。”风险投资家预计,2028年首座电站将引发“聚变泡沫”,但长期回报无限。
赖特的预测点燃了能源转型希望。在气候危机和能源需求激增的当下,核聚变或重塑全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