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公司最近发布的首季度财报中,展现出惊人的增长势头。公司高层大胆预言,未来三年内营收将实现翻倍增长,这一迅猛的发展路径,让它迅速成为投资界的新宠儿,仿佛是下一个“英伟达”般的明星股。
财报数据显示,公司的剩余履约义务(RPO,即已签约但尚未入账的收入)在短短三个月内暴增超过一倍,飙升至4550亿美元。更令人振奋的是,甲骨文透露,还有价值数百亿美元的潜在交易正在紧锣密鼓地谈判中,这些合同一旦落地,将轻松推动RPO突破5000亿美元的里程碑。
这一合同规模的爆炸式扩张,主要得益于OpenAI等科技巨头对人工智能计算资源的海量需求。这股需求热潮也促使甲骨文对中长期前景做出极具雄心的展望。目前,公司预计其云基础设施业务收入将在2029财年攀升至1140亿美元,而在今年5月结束的财年中,这一数字还仅停留在100亿美元出头。
受此利好消息刺激,甲骨文股价在周三盘中一度飙涨35%,今年累计涨幅已达45%,全年股价几乎实现翻倍。公司市值逼近9500亿美元大关。根据FactSet的统计,这创下了甲骨文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单日最大涨幅纪录。
勇于在不确定性中下注
在AI这样瞬息万变的技术领域,进行长期预测往往充满风险,甚至可能被视为不谨慎之举。
例如,英伟达作为AI芯片霸主,通常也仅限于对下一个季度进行销售或盈利指引,避免过多涉足不确定因素。甲骨文的云和AI服务主要竞争对手——微软、谷歌和亚马逊,更是谨慎到在财报中不单独拆分AI相关营收。
但甲骨文的不同凡响在于,它仍由董事长Larry Ellison掌舵。这位硅谷传奇人物与CEO Safra Catz联手运营公司数十年,尽管业务核心是计算领域中最“乏味”的数据库服务,但他一直以大胆著称。甲骨文的乐观展望,不仅体现了Ellison的冒险精神,也折射出AI行业领军者对这一浪潮持久性的坚定信念。
RPO变现成真金白银是考验
甲骨文的积极预判,建立在庞大订单储备的基础上。
然而,手握合同只是起点,如何在未来几年内高效地将这些承诺转化为实际营收,才是真正的挑战。这个转化过程涉及诸多不确定性,需要克服各种障碍。
对甲骨文来说,RPO的兑现取决于公司能否快速构建支撑网络,以履行这些协议。这包括获取充足电力、相关许可,以及像英伟达GPU这样供不应求的关键硬件,后者目前仍面临持续短缺。
技术底蕴与市场机遇并存
尽管执行路径布满荆棘,且亚马逊、谷歌、微软等对手的资本支出规模远超甲骨文本财年创纪录的350亿美元规划,但分析师们普遍认为,甲骨文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
Scotiabank分析师Patrick Colville在周三报告中强调,甲骨文拥有“一流的技术积累、雄厚资金储备、英伟达的强力背书,以及高度的独立性,这些要素让它能充分把握AI训练和推理领域的爆发式需求”。
此外,分析指出,甲骨文的增长动力更多源于AI推理环节。随着AI应用从模型训练转向大规模用户部署,推理需求预计将急剧放大,这有望为甲骨文提供更可持续的收入流。
当然,前景虽诱人,但甲骨文也为自己设定了高难度目标。目前,其远期市盈率已高达约48倍,公司预测显示,AI计算业务将在未来几年占据营收主导地位。这使得甲骨文与AI热潮的命运绑定更紧密,相较于微软等多元化巨头,如果AI需求冷却,甲骨文将面临更直接的冲击——后者还能依赖电子表格等传统业务作为缓冲。
总之,爆炸性的增长前景,正将甲骨文从一个传统的数据库公司,转变为AI基础设施浪潮中的核心参与者。我认为这一转型不仅依赖于技术创新,还需警惕市场波动,但如果AI生态持续繁荣,甲骨文无疑将成为最大受益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