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零售业正迎来特朗普政府全球关税政策引发的“涨价潮”冲击。沃尔玛、百思买等零售巨头相继警告,进口成本激增正迫使企业将负担转嫁至消费者,电子产品、玩具和食品等商品价格已开始上涨。
沃尔玛CEO道格·麦克米伦(Doug McMillon)上周在财报电话会议中坦言:“我们正尽最大努力延长低价维持时间,但每周都持续看到成本上升,预计这种情况将延续至第三和第四季度。”与此同时,联邦上诉法院7比4裁定特朗普的关税行政命令大部分违宪,但允许关税在政府上诉期间继续生效,政策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市场焦虑。
密歇根大学8月消费者信心指数暴跌6%,通胀预期升至4.8%,反映出消费者对价格上涨的普遍担忧。这场关税引发的涨价潮,正在重塑美国消费格局,并对经济复苏构成新的威胁。
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4月起实施的全球关税政策,对几乎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基准关税,对中国商品加征30%(此前一度高达145%),对墨西哥、加拿大等国征收25%。尽管近期中美达成90天临时协议将中国关税降至30%,零售商仍面临巨大成本压力。沃尔玛CFO约翰·戴维·雷尼(John David Rainey)表示:“关税成本的规模和速度前所未有,任何零售商或供应商都无法完全吸收。”他预计,电子产品、玩具、婴儿车等商品价格将在5月底和6月显著上涨,食品类如香蕉、牛油果和咖啡也因哥斯达黎加、秘鲁等国的关税而承压。
百思买CEO科里·巴里(Corie Barry)早在3月财报电话会议中警告,尽管百思买直接进口仅占2%-3%,但供应商将关税成本转嫁给零售商,消费者价格上涨“几乎不可避免”。
玩具制造商美泰(Mattel)也计划上调芭比娃娃等产品的价格,以应对中国制造商品的关税成本。沃尔玛作为美国经济风向标都扛不住关税压力,消费者要为特朗普的贸易战买单了!零售巨头们正通过提高价格、减少促销或调整产品线来应对,但低利润率的零售行业难以完全消化成本上涨。
联邦上诉法院8月29日晚以7比4裁定,特朗普的全球关税行政命令超越其法定权限,部分关税违宪。这一裁决源于特朗普4月宣布对60个国家加征高额关税,引发零售商和经济学家对通胀和供应链中断的担忧。然而,法院允许关税在政府向最高法院上诉期间继续生效,政策前景的不确定性令零售商和消费者陷入观望。
沃尔玛表示,其三分之一商品来自中国、墨西哥、越南等国,关税直接推高了采购成本。为缓解影响,沃尔玛正尝试多元化进口来源,如增加越南和印度供应商的比例,但供应链调整需要时间。
密歇根大学8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从7月的70.5骤降至66.9,较去年同期下跌14.2%,创一年新低。调查主管乔安妮·许(Joanne Hsu)指出:“各年龄、收入及股票财富群体的信心普遍恶化,通胀预期从4.5%升至4.8%,耐用品购买条件指数跌至一年最低。”消费者对关税引发的高物价表现出强烈焦虑,美国普通家庭财务状况恶化,涨价潮让大家更不敢花钱了。
零售数据显示,消费者行为正在发生显著变化。4月零售销售增长停滞,消费者在餐厅和娱乐等非必需品上的支出减少。沃尔玛报告称,尽管其第一季度销售额增长4.5%,但中低收入消费者开始选择更便宜的自有品牌产品,或直接减少非必需品购买。塔吉特则连续三年销售下滑,归因于消费者信心下降和对关税的担忧。
关税成本的转嫁正在重塑美国零售业和消费格局。沃尔玛和百思买的涨价预警只是开端,服装、玩具、电子产品和部分食品价格预计将在2025年第三季度显著上涨。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关税是通胀的推手,尽管6月CPI仅上涨2.7%,但服装和家居用品等关税敏感品类的价格已上涨0.4%-1%。耶鲁预算实验室估计,关税将使美国家庭2025年平均多支出2400美元。
未来几个月,零售商的应对策略将至关重要。沃尔玛计划通过分散采购来源和优化库存管理缓解成本压力,但短期内涨价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