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647.55 0.34%
|
深证成指 11291.43 1.46%
|
恒生指数 24875.15 0.07%
|
纳斯达克 21450.02 0.98%
|
日经225指数 41820.48 1.85%
|
林天心 初级编辑
150 文章
164110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商业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1200亿关税重压 全球车业艰难转身
2025年08月11日 04:01    
收藏  
举报

电焊火花在印第安纳州韦恩堡通用工厂(GM)的生产线上飞溅,工人们正加紧组装雪佛兰Silverado皮卡。这繁忙景象背后,是全球汽车业正承受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带来的剧痛——高达118亿美元的损失,成为自疫情以来最沉重的打击。更令人忧心的是,这场风暴或许才刚刚开始。

面对25%的汽车进口关税,最直接的自保策略莫过于涨价或将生产线转移至美国。但这对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非易事。丰田坦承,仅关税一项就削去了其约30亿美元的营业利润,这是目前汽车制造商报告的最大单笔损失。据统计,主要上市车企报告的关税总损失已达118亿美元。丰田预计,到明年3月的财年结束,关税负担将高达95亿美元,净利润或骤降44%。放眼全球十大(不含中国)车企,今年净利润预计将下滑约四分之一,跌至2020年疫情工厂停摆以来的低谷。

然而,大幅涨价可能抑制需求,丰田对此尤为谨慎。尽管用于清库存的促销优惠减少,多数车企仍按兵不动,不敢贸然提高标价。杰富瑞分析师菲利普·霍舒瓦道破玄机:“没人愿意第一个行动,他们都害怕收到特朗普那条恶意的推文。”通用汽车预计,其“稳定的定价”策略仅能抵消今年40-50亿美元预估关税成本中的10%。丰田财务主管东哲范强调核心难题:“关键在于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价格点在哪里。”

白宫并非只挥舞大棒。撤销气候法规,使底特律传统巨头免于强推亏损电动车或购买排放积分(此举曾让特斯拉、Rivian受益),得以放手销售利润丰厚的皮卡;福特已因此削减15亿美元积分购买。“美丽大法案”更允许购买美国车的消费者明年起享受最高1万美元的贷款利息抵税。这些政策部分弥补了利润损失,也延长了车企的观望期。

特朗普真正期待的回应,是“美国制造”。通用正提升韦恩堡皮卡产量,削减加拿大产能,预计此举可再抵消2025年关税成本的10%。日产选择在田纳西州士麦那增产Rogue SUV,取代日本进口。本田考虑在美国工厂增加班次以提升产量,减少资本投入。梅赛德斯-奔驰则将其GLC中型SUV的生产线从欧洲迁往阿拉巴马州。现代集团宣布的210亿美元美国投资虽被特朗普归功于关税威慑,但其美国扩张计划早已在酝酿中。

然而,大规模生产转移绝非朝夕之功。多数车型无法在两地同时生产,调整需巨额设备改造投入,且数年才能见效,届时政治环境或已不同。汇丰分析师迈克·廷德尔认为现实路径是“车企将竭力挖掘现有产能”。通用已迈出大步,宣布投资40亿美元,计划2027年将墨西哥生产的雪佛兰Equinox和Blazer移至美国工厂。本田则致力于推动混合动力车关键部件的本土化生产。

更深层次看,关税加速了行业既有的区域化趋势。沃尔沃汽车CEO哈坎·萨缪尔森断言:“全球化与全球通用型汽车的时代即将结束,我们将迎来一个更区域化的世界。”北美、欧洲、中国三大市场在法规、技术、消费偏好上的鸿沟日益加深,迫使车企贴近本地市场研发生产。大众正与白宫商谈投资,可能为旗下奥迪在美国建厂,瑞银分析师帕特里克·胡梅尔指出:“对奥迪而言,缺乏美国产能一直是相对宝马、奔驰的重大竞争劣势。”奥纬咨询汽车业务负责人法比安·勃兰特补充道,电动车普及度、自动驾驶标准的地域差异日益显著,“尤其在高端市场,过去那种一款车通吃全球的‘全球品味’正在瓦解”。

在关税重压与市场分化的双重夹击下,全球汽车业被迫加速这场痛苦而昂贵的区域化转型。流水线迁移的轨迹,正勾勒出未来汽车产业格局的雏形。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关税战为何没让美国通胀飙升 难道懂王又对了?
   鲁克        2025/08/11 04:52
东南亚制造困局:美国原产地规则悬顶
   子鱼        2025/08/08 03:31
关税重压 德国对美出口连跌三月
   子鱼        2025/08/08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