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633.99 0.45%
|
深证成指 11177.78 0.64%
|
恒生指数 24910.63 0.03%
|
纳斯达克 20916.55 -0.65%
|
日经225指数 40794.86 0.60%
|
以太坊信徒 站内编辑
2438 文章
4622825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商业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中企赴美上市数量创新高 不惧地缘政治影响
2025年08月06日 05:22    
收藏  
举报

尽管中美地缘政治摩擦持续发酵,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热度却未受抑制。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共有 36 家中小型中企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另有 40 家企业正排队等待纳斯达克挂牌,涵盖移动广告、中医药等多个领域。若全部完成上市,全年中企在美 IPO 数量将突破 76 家,远超 2024 年的 64 家纪录。

这一现象的核心驱动力来自境内外资本市场的制度差异。植德律师事务所研究表明,中国企业完成 IPO 平均需 9-12 个月监管审批,香港市场需 6-9 个月,而美国仅需 4-6 个月。Aerion Capital 执行合伙人马学礼指出,国内上市审核存在较强主观性,监管部门需综合评估企业对国家战略产业的贡献度;相比之下,美国市场更注重客观合规性,企业只需满足量化指标即可启动上市程序。这种差异使得 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等创新上市方式成为新选择,2024 年通过 SPAC 赴美上市的中企数量较前一年近乎翻倍。

然而,中企赴美上市的扩张已引发监管层面的连锁反应。2025 年 5 月,美国国会议员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 SEC 对多家中概股启动退市程序;6 月,SEC 进一步提出强化信息披露要求,重点关注中国企业的审计合规性。这种监管博弈的背景,是截至 2025 年 3 月在美上市的 286 家中企所形成的 1.1 万亿美元市值规模。其中,茶饮品牌霸王茶姬的案例颇具代表性:该企业 4 月通过纳斯达克 IPO 募资 4.11 亿美元,创下中国消费类企业海外融资纪录,其全球 6440 家门店的规模化运营模式,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资本流动背后存在深层制度逻辑。境内资本市场的主板、科创板等板块对企业盈利能力、研发投入等设置了严格标准,例如主板要求近三年净利润累计超 1.5 亿元,科创板要求研发费用占比不低于 15%。而美国市场对未盈利企业的包容性更强,2025 年纳斯达克通过第五套标准允许市值 40 亿元以上的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上市。这种制度落差,使得更多中小型创新企业选择 “用脚投票”。

当前的市场格局呈现出显著的双向特征:一方面,中企赴美上市的结构性需求依然强劲,2025 年 7 月单月就有 13 家企业完成 IPO,募资总额达 2.88 亿美元;另一方面,美国监管机构的审查趋严,SEC 已对多家提交空白招股书的中企发出拒绝函,凸显跨境资本流动中的合规风险。这种博弈态势,正推动中企在寻求资本效率与应对监管压力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服务业要熄火?美股下挫 特朗普锁定美联储新主席
   币海独步者        2025/08/06 01:09
美股绝地反击!道指飙升 特朗普再发印度关税警告
   币海独步者        2025/08/05 01:09
非农数据引爆市场!美股八月开门黑 市值单日蒸发万亿
   币海独步者        2025/08/02 01:33
资金涌动!商汤、蒙牛联袂上演融资大戏 港股市场迎复苏征兆
   林天心        2025/07/24 09:20
新加坡NTT REIT上市热潮 迎战香港IPO狂潮
   Vicky        2025/07/14 03:01
中国初创公司重返美国股市IPO
   鲁克        2023/02/13 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