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黄仁勋链博会称:物理AI引领下一波智能革命
马斯克的AI伴侣:44万美元年薪背后的冒险实验
OpenAI的自动驾驶野心:特斯拉的真正挑战者来了?
浙江大学团队将一台名为"达尔文猴"的类脑计算机带上科技舞台中央。这台基于神经形态芯片的超级大脑拥有超过20亿个人工神经元,数量已逼近猕猴的生物脑——它也成为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
每个达尔文3芯片支持235万个脉冲神经元与数亿突触,整套系统由960枚这样的芯片集群构成。这种设计让它迸发出超过1000亿条神经连接的算力,却只消耗约2000瓦的功率,相当于两台家用空调的运行能耗。
当科研团队接入深度求索公司的类脑大模型后,这台机器在内容生成、逻辑推理乃至高等数学领域均展现出不俗实力。
相比传统冯诺依曼架构的计算机,神经形态计算真正向人脑学习:它不再依赖连续数据传输,而是运用脉冲神经网络传递离散信号。
这种架构能更逼真地模拟大脑的信息处理机制——当英特尔去年推出11.5亿神经元的Hala Point系统时,浙大团队已在谋划更宏大的蓝图。
达尔文猴的出现昭示着中国在类脑芯片领域的长足进步。四年前的同个实验室诞生了名为"达尔文鼠"的初代产品,当时神经元数量仅1.2亿个。
技术跨越来自三大突破:新一代类脑操作系统、芯片间的低延迟互联,以及突破性的神经网络整合技术。它不仅能服务AI领域,还能构建小鼠、斑马鱼等动物的大脑模型,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新路径。
"大规模、高并行、低功耗的特性将为计算场景创造新范式。"该实验室负责人潘刚在科技日报访谈中强调。
当全球科技巨头探索高算力AI芯片时,中国团队选择在神经拟态领域悄然布局,用颠覆传统的架构挑战未来人工智能的边界。这项成就背后,阿里巴巴与政府共同资助的浙江实验室也在提供持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