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最新研报指出,阿里巴巴在未来几个季度会继续加大对即时零售(Insta)和外卖业务(FD)的投资。尽管这会对其短期盈利造成拖累,但该因素已基本体现在股价当中。同时,阿里云计算业务增长势头强劲,在 AI 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其长期价值提供了支撑。基于此,汇丰维持阿里巴巴 “买入” 评级,不过将目标价从 176 美元下调至 150 美元,相较于当前 107.99 美元的股价,仍有 38.9% 的上涨空间。
2024 年 4 月起,外卖配送和即时零售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美团于 4 月 14 日推出了为期三年、总额达 1000 亿元人民币的外卖支持计划,并在 5 月 26 日宣称 “不惜一切代价赢得竞争”。京东也在 4 月 11 日启动了为期一年、总额 100 亿元人民币的外卖补贴项目。
相比之下,阿里在 “外卖战” 中的动作稍晚,其在 7 月 2 日推出了为期一年、总额 500 亿元人民币的外卖补贴计划。
但阿里的增长势头十分迅猛。第三方数据显示,阿里在外卖和即时零售市场的份额从 2024 年的 20% 以上,快速提升至 2025 年 7 月 5 日的 36%,而美团为 55%,京东为 9%。这一显著增长得益于饿了么与飞猪整合进入淘宝天猫、领导层整合、激进的补贴策略以及流量支持等多方面因素。
汇丰预测,阿里巴巴在未来几个季度会继续加大对即时零售和外卖业务的投资,这将对其近期盈利前景产生明显冲击,但股价的下跌已基本反映出盈利调整的预期。过去一个月,阿里巴巴股价累计跌幅超 14%。
汇丰上调了阿里巴巴 FY26-28 财年的收入预期 3-8%,这体现了即时零售和外卖订单量的加速增长;不过,同时也将其盈利预期下调 7-22%。据汇丰预计,阿里巴巴 FY26 年外卖业务每单亏损 2.7 元人民币,即时购物每单亏损 3.7 元人民币,整体本地生活服务业务将亏损 550 亿元人民币。投资高峰预计出现在 9 月季度,之后在 2026 财年下半年会逐步恢复正常。
对于当下的外卖大战,其激烈程度反映了市场对即时零售和外卖领域的重视。各大平台纷纷砸下重金补贴,短期内确实能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像阿里就凭借一系列举措实现了市场份额的大幅提升。但这种 “烧钱” 模式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盈利压力,每单亏损以及整体业务的巨额亏损都是明显体现。
从行业角度看,外卖大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促使平台不断优化服务、提升效率,以争夺用户。对消费者而言,补贴能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然而,长期依赖补贴并非长久之计,随着竞争进入稳定期,平台需要找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平衡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才能在行业中实现健康、长远的发展。否则,过度 “烧钱” 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不利于整个外卖行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