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价格在2025年创下历史新高,突破4300美元/盎司,涨幅超过60%。
表面上看,这得益于美联储连续降息预期(从4.25%-4.50%利率区间逐步下调)、美国区域中小银行的信贷暴雷、国际去美元化浪潮(BRICS国家推动本地货币结算,美元指数DXY下跌11%),以及关税战的不确定性(特朗普政府对华100%关税威胁,引发全球贸易碎片化)。这些因素确实点燃了避险需求,但为何它们能如此迅猛地推动价格飙升?
答案在于一场隐秘却剧烈的“黄金挤兑”:纸黄金(期货和ETF等衍生品)交易规模已远超全球实际黄金储备(纸黄金合约量约为实物存量的10-20倍)。当市场恐慌情绪集体转向实物黄金时,供需失衡引发兑付危机,价格如踩踏般暴涨。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黄金库存仅约3.8万吨,而衍生品未平仓合约超过5万吨。这不是简单的供需波动,而是系统性风险的暴露——类似于银行挤兑,但发生在黄金市场。
黄金挤兑的3个核心表现
这场挤兑并非空穴来风,而是通过具体迹象显现。以下是其核心表现,结合2025年市场数据进行佐证:
1. 实物提取难:传统几天即可完成的黄金提取周期,在2025年暴延长至4-8周。英格兰银行(BoE)金库外排起长龙,甚至美国黄金运输装甲车“一车难求”,交易商需加价20%-30%并排队数周。自特朗普胜选以来,393吨黄金从伦敦空运至纽约COMEX仓库,库存激增75%,但这反而加剧了全球流动性瓶颈。瑞士炼金厂需将伦敦400盎司金条重铸为纽约100盎司标准,进一步拖延交付。
2. 精炼产能爆仓:瑞士四大冶炼厂(PAMP、Argor-Heraeus、Metalor、Valcambi)包揽全球超70%的黄金精炼产能,却因订单积压而瘫痪。2025年上半年,亚洲客户(如中国和印度)订单被迫推迟2-4个月,部分交易商转向迪拜和香港“扫货”,后者进口量暴增37.7吨。这反映出供应链断裂:全球矿产黄金产量仅约3500吨/年,而需求已超4000吨。
3. 伦敦金与纽约金价差失控:正常价差仅10美元/盎司,但2025年一度突破100美元(峰值达150美元),创历史纪录。本质上是纽约纸黄金交易商为规避实物交割,高价回购平仓所致。COMEX期货价格包含时间溢价(contango),而伦敦现货价更贴近实物供需,导致套利资金狂涌纽约,进一步放大挤兑。
原因维度 | 具体表现 | 数据支撑(2025年) | 影响分析 |
---|---|---|---|
需求端爆发 | 全球央行持续增持黄金;中国ETF规模爆炸式增长;实物ETF资金流入创纪录。 | 二季度央行净买入166吨,全年超710吨(中国、印度、俄罗斯领衔);中国黄金ETF规模达1600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涨140%;全球实物黄金ETF三季度流入260亿美元。 | 央行多元化储备(黄金占比升至24%),叠加中国保险业强制1%黄金配置(注入450-530亿美元),推高实物需求。 |
信心端动摇 | 特朗普政府停摆、美债与美元信誉受损,投资者逃离“纸面资产”。 | 2025年10月政府停摆已持续16天,联邦债务达37.5万亿美元(占GDP 124%);美元指数跌11%,美债收益率波动加剧。 | 停摆忽略债务上限,特朗普单方面削减开支引发信任危机;投资者涌向实物黄金,市场容量被“挤爆”。 |
这些因素合力放大挤兑:央行买入相当于全球矿产量的20%,而纸黄金杠杆放大投机风险,一旦转为实物需求,库存瞬间枯竭。
不仅是黄金,而且暴涨风暴蔓延至白银
黄金挤兑的“余震”迅速波及白银,后者复制了类似路径,但更剧烈。2025年白银价格飙升70%,突破50美元/盎司,创1980年以来新高。世界最大白银基金(如iShares Silver Trust, SLV)实物库存月增超1000吨(约3200万盎司),全球ETF持仓达1.13亿盎司,价值超400亿美元。看空机构被迫平仓,租赁率飙至35%,伦敦银库存暴跌33%。
银矿生产商更惨。2024年低价锁价合约在现价暴涨下导致巨亏(预计2025年全球赤字1.18亿盎司),被迫加入“抢银”行列,进一步推高银价。工业需求(太阳能、EV电池占59%)与投资需求双重挤压,供应短缺预计持续至2028年。
总结
2025年的黄金与白银暴涨,不是泡沫,而是全球金融体系重塑的信号。美联储降息与关税不确定性虽是催化剂,但“挤兑”暴露了纸面资产的脆弱性。投资者应优先实物资产(如金银ETF或实物持有),并监控央行购金与库存数据。展望2026年,分析师预测黄金或达5000美元/盎司,白银超60美元——但风险犹存:若美联储紧缩或贸易缓和,价格或回调。在不确定时代,黄金不仅是财富保值,更是信心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