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市场监管局11月14日发布官方通报,针对9月发生的校园午餐虾仁炒蛋质量问题,已查明全部事实:供餐企业上海绿捷实业有限公司(下称“绿捷”)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公司食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将被依法吊销,实际控制人张某华等8名责任人已因涉嫌串通投标罪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通报还原了事件全过程:
9月15日,绿捷派驻静安区某小学的厨师在处理冷冻虾仁时,发现虾仁内有虫体,拍照后逐级上报至公司实际控制人张某华。张某华当即指示将当天已配送至全市211所学校(含分校区)的同批次虾仁全部就地销毁,同时要求所有相关人员对外统一口径,谎称“虾肠外溢、有泥沙”,并删除聊天记录、甚至更换手机以销毁证据。
针对家长和学生反映的“虾仁发臭”问题,调查发现,当天多家学校厨房工作人员均未按规范对冷冻虾仁进行解冻和充分清洗,便直接下锅焯水,导致异味产生。菜品上桌后,学生尚未食用即被发现异常并全部撤回销毁,期间部分学生出现挑拣、扇鼻子等动作。经排查,绿捷所属的7家学校厨房均存在类似不规范操作,菜品同样未被学生实际食用。
更早之前,绿捷派驻另外两所学校的食堂经理已向公司反映同款虾仁焯水后有明显腥臭味。近年来,多名绿捷派驻学校的食堂负责人曾多次向公司上报食材变质、腐败等问题,但公司从未按规定向监管部门报告。
调查还发现,绿捷在校园配餐项目招标中长期实施“围标”:勾结多家招标代理机构,组织“陪标公司”陪跑,最终非法中标86个学校供餐项目。公司管理层在事件曝光后,继续要求员工统一虚假口径、销毁证据。

目前处置情况:
市场监管部门拟吊销绿捷食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对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等罚款并处五年禁业;
张某华等8人已被批准逮捕;
其他相关违法行为仍在深入调查;
市属国企光明食品集团已于9月23日起临时接管原绿捷负责的484所学校供餐,确保学生就餐正常;
市教委、市场监管局、闵行区政府相关分管领导因监管不力被纪委监委给予党纪政务处分。
这起事件暴露出的问题比“虾仁里有虫、发臭”要严重得多。它本质上是系统性失守:一家供餐企业长期无视食品安全红线、隐瞒不报、围标拿项目、销毁证据、统一虚假口径,背后是利益链条对监管的持续侵蚀。学生餐是校园安全的最后一道底线,一旦突破,后果不堪设想。
值得肯定的是,上海本次处置非常迅速果断:国企直接接管484所学校、8人迅速被刑拘、相关官员也被问责,表明官方在舆论压力下选择了“零容忍”。但更深层的问题依然存在——校园供餐为何能被一家问题企业长期垄断86个项目?招标环节的监管漏洞有多大?类似“围标”在其他城市是否同样普遍?这些都需要后续彻底清查并公开结果。
对家长来说,最现实的启示是:学校食堂再“省事”也不能完全交给一家企业闭环操作,必须有更强的第三方监督、更透明的食材溯源和更严厉的日常抽检。孩子吃的每一口饭,都不该成为某些人赚钱的牺牲品。希望这次能真正成为转折点,而不是又一场“通报了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