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压力剧增,越来越多美国大学已无力抗衡,转而寻求与白宫达成妥协。
据 8 月 4 日消息,康奈尔大学与西北大学目前已接近与白宫达成协议。而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在过去一个月内,已先行与政府达成和解。
与此同时,有报道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和杜克大学近期也加入了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的行列,失去了美国联邦拨款。对大型研究院校而言,这些拨款是维持运营的关键。
这场前所未有的施压行动正冲击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影响波及教职员工、学生及校友群体,也给这些院校的医学和科学研究前景蒙上阴影。随着特朗普政府不断加码,大学日益紧张的预算正迫使它们更快走向谈判桌。
连锁反应已然显现,一所大学的妥协似乎正促使另一所跟进。
密歇根州立大学专注高等教育政治经济学的教授 Brendan Cantwell 表示:
“现在它们似乎都想达成协议,就像大坝溃堤一样。就算接下来出现一连串和解协议,我也毫不意外。”
选择妥协的美国大学均面临不同程度的财务紧张:
西北大学因潜在民权问题被暂停 7.9 亿美元研究资金后,宣布削减 400 多个职位以节省 5% 的人力成本。校方称,过去几个月是其 174 年校史中最艰难的时期之一。
康奈尔大学领导层 6 月曾警告,由于数亿美元联邦研究合同被终止或冻结,学校正考虑采取 “激进的财政紧缩措施”。
布朗大学在达成和解前不久,被迫申请了 5 亿美元贷款。该校最终同意未来 10 年向所在州支付 5000 万美元用于劳动力发展,以换取至少 5000 万美元未到账的联邦拨款报销。
这种妥协可能带来长期负面影响。美国大学与学院协会主席 Lynn Pasquerella 担忧,即便学校达成协议,特朗普政府仍可能将联邦资金当作施压工具。她表示:
“令人忧心的是,我们在这些协议中让步越多,政府就越有能力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特朗普政府的行动暴露了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对政府资金的深度依赖。Cantwell 教授将这些学府视为 “主要联邦承包商”,他说:
“试想,如果政府对博思艾伦或雷神公司说‘你们所有联邦资金将被冻结 9 个月’,不难想象这些公司会作何反应。”
这场风波中,哈佛大学所受财务冲击比其他任何学校都更严重,数十亿美元的多年期研究经费和合同遭冻结。该校估计,政府此举加上新法案中对捐赠基金收入增税的条款,可能使其年均损失约 10 亿美元。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已开始裁员。
但哈佛似乎并未打算立即妥协。据《哈佛深红报》周一报道,哈佛大学校长 Alan M. Garber 已告知教职员工,与政府和解并非当务之急,学校正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端。Garber 在致全校的信中坦言:
“我们面临的空前挑战已引发破坏性变革、令人痛苦的裁员,以及对未来的持续不确定。”
曾担任哈佛大学预算主管、现为大学和学院理事会协会顾问的 Larry Ladd 称,考虑到其中涉及的利害关系,他无法指责任何与特朗普政府达成协议的大学。他解释道:
“学校可能面临动用捐赠基金和学费收入支持研究的压力,而这些资金通常用于资助学生。它们不愿这样做,因为希望继续支持学生。这种压力是真实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