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 Paul Atkins 近日在一场公开演讲中对外阐释了其最新的加密资产监管思路,标志着美国在数字金融监管上正在经历一次重要转型。
多年来,美国加密货币市场一直面临监管模糊与合规压力,投资者和开发者在灰色地带摸索,而传统的“一刀切”方法导致许多创新项目被迫选择海外市场。Atkins提出的代币分类法,意在建立一个以经济实质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将加密资产按照属性和功能划分为四类,并明确哪些资产属于证券,哪些不属于,从而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可预期的规则。
过去几年,市场上关于加密资产是否属于证券的争论几乎无休无止。SEC此前的监管思路往往是将所有代币或初期发行的融资代币视为证券,无论其功能是否发生变化,这一僵化的做法导致了大量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和投资者困惑,也限制了创新的发展。Atkins在演讲中明确指出,投资合同可能终止,代币不应因为过去的融资安排而永久背负证券身份,这一表述体现了监管逻辑的转向——从形式主义走向经济实质导向。
Atkins提出的分类体系将加密资产划分为四类。

首先,代币化证券依然属于证券,这类资产代表对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所有权,发行和交易必须遵守现行证券法。
其次,数字商品或网络代币并非证券,它们的价值来源于去中心化网络的程序化运作,而非依赖他人的核心管理努力。以以太坊和Solana为代表的网络代币,因其功能性和去中心化特质,已逐渐成为市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第三类是数字收藏品,这类资产以收藏和使用为主要目的,购买者不依赖发行方的管理努力来获取利润,因此不属于证券。
最后是数字工具,包含会员资格、门票、凭证、身份徽章等实际功能型代币,同样不在证券监管范围内。通过这种分类,美国监管机构意图在保障投资者的前提下,让创新能够获得更明确的合规路径。
这一思路的核心是豪威测试,这是美国判断投资合同是否构成证券的法律基础。过去,豪威测试的应用被过度僵化,导致许多原本非证券性质的资产被误判为证券。Atkins用历史案例生动说明问题,他提到佛罗里达州的柑橘地产项目,这片土地曾经作为投资合同的一部分出售,但随着项目完成和承诺履行,土地本身并未成为证券。类比到加密资产,代币在网络成熟、控制权分散、核心管理努力不再必要时,其证券属性也应随之消失。这种灵活应用豪威测试的思路,将使监管更加贴合实际市场发展,而不是固守过去标签。
对于市场参与者而言,这一框架带来的变化显而易见。开发者不再需要在灰色地带摸索合规边界,可以将精力集中在产品和社区建设上。交易所和中介机构也能在更清晰的规则下开展业务,投资者能够根据代币属性合理判断风险。这不仅有助于降低不确定性带来的成本,也可以阻止创新项目外流至监管宽松的海外市场。SEC希望通过这样的分类体系,平衡投资者保护与创新发展的关系,让美国保持全球数字金融创新中心的地位。
Atkins还强调,即便非证券类代币不受证券法约束,欺诈行为依然会受到追责。SEC与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以及其他监管机构将继续对虚假陈述和操纵行为进行执法,确保市场诚信。通过明确规则和划定边界,监管的目的是让创新有序进行,而非放松监管或降低投资者保护标准。这种做法体现出一种务实的监管理念:规则可知、经济实质优先、法律边界清晰,而不是一味依赖形式和标签。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SEC的这一政策调整也传递出美国监管思维的变化。数字资产市场的快速演进要求监管机构能够适应新兴资产类型的复杂性,而不是强行套用纸质时代的证券法条款。Atkins明确表示,美国不应将每一项链上创新都推入传统证券法雷区,而应以合理、灵活、可理解的规则来引导市场。这种理念对于全球数字资产监管都有借鉴意义,尤其是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美国希望通过制度创新吸引和留住本土创新项目。
这意味着美国将提供一个更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环境,让创新者能够在坚定且清晰的规则下尝试、学习、失败和成功。SEC正在用规则为市场创造秩序,而非用恐惧束缚创新,这可能成为美国维持全球加密金融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