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839.76 -1.95%
|
深证成指 12688.94 -3.04%
|
恒生指数 25247.1 -2.48%
|
纳斯达克 22562.54 -0.47%
|
日经225指数 47582.15 -1.44%
|
罗斯巴德 总管理员
1883 文章
3401385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区块链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Bi安黑天鹅事件:流动性枯竭引发的踩踏事件
2025年10月17日 09:10    
收藏  
举报

事件回顾:崩盘的瞬间

10月10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席卷加密货币市场,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Bi安因流动性危机引发大规模清算,造成200亿美元被平仓,震惊业内。

事件的核心在于非传统稳定币USDe及相关生息资产(如BNSOL和WBETH)的大幅脱锚,USDe/USDT交易对一度跌至0.65,BNSOL/SOL和WBETH/ETH跌至0.12,触发了大面积清算,市场陷入恐慌性踩踏。这场危机不仅暴露了Bi安在风险管理上的漏洞,也为整个加密行业敲响了警钟:披着“稳定性”外衣的资产,可能隐藏着巨大的波动性风险。这场危机的导火索可以追溯到币安的两项“福利”政策:一是为USDe提供限时12%年化收益的补贴活动,二是允许USDe、BNSOL、WBETH等生息资产作为高杠杆抵押物。这两项政策本意是吸引用户、提升平台资金利用率,却在高杠杆循环贷的玩法下,酿成了流动性枯竭的灾难。

事后根据Bi安公告,将启动“同舟计划”,一是面向受损用户的3亿美元用户种子计划,二是面向生态与机构用户的“一亿美元机构支持计划”。

Luna的阴影:USDe与高杠杆的致命组合

此次Bi安危机与2022年Luna/UST崩盘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两者的核心问题都在于交易所或协议对非传统“稳定”资产的过度信任,以及高杠杆和高质押率带来的风险放大效应。Luna/UST危机源于算法稳定币UST的脱锚,而此次事件的主角则是USDe——一种由Ethena发行的合成稳定币。尽管USDe依托中性对冲策略在理论上具备较强的稳定性,但其市场价格在极端情况下仍可能剧烈波动,类似Luna/UST的“稳定性”假象。

在加密市场中,引入非传统稳定资产作为抵押物通常有两种方式:

高质押率+硬性价格锚定:DeFi借贷协议(如AAVE)常采用这种方式,允许90%以上的质押率,但通过设定存款/借款额度及硬性价格锚点(例如固定为1,或参考USDT/USDC价格)来控制风险。然而,一旦资产脱锚(如UST归零),协议将承担所有坏账,风险极高。

市场价格喂价+较低质押率:将资产视为波动性资产,采用市场价格作为喂价依据,并设置50%-70%的较低质押率。这种方式在资产价格剧烈波动时能提供一定缓冲,但依赖市场流动性和套利效率。

最危险的做法是将两者结合:采用市场价格喂价,同时允许高质押率。这种组合在中心化交易所(CEX)环境中尤为致命,因为CEX的套利机制不如链上DeFi协议开放,套利效率低下,风险被进一步放大。Bi安此次危机正是这一“最糟糕组合”的受害者。此外,类似LSD(流动性质押衍生品)的生息资产(如BNSOL、WBETH)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这些资产披着“稳定收益”外衣,却本质上是波动性资产。在市场剧烈波动时,其价格与原生资产(如SOL、ETH)的脱钩会导致连锁反应。

Bi安的“福利”陷阱:高收益与高风险的循环贷

Bi安此次危机的根源在于其推出的两项“用户福利”政策:
    1.    USDe 12%年化收益补贴:为推广USDe,Bi安推出限时12%年化收益活动,杠杆账户和作为抵押物的USDe均可享受此收益。相比之下,USDT的年化收益仅为7%。为了吸引用户,Bi安自掏腰包将USDe的实际年化收益(约8%)补贴至12%,制造了高收益的诱惑。
    2.    生息资产作为抵押物:Bi安允许用户将USDe、BNSOL、WBETH等生息资产作为杠杆账户的抵押物。这些资产在抵押的同时还能产生额外收益,看似“一举两得”,实则埋下隐患。

这两项政策的结合催生了一种高风险的“循环贷”玩法:用户通过抵押USDe借出USDT,再用借出的USDT购买更多USDe,循环操作以放大收益。在Bi安允许的5倍杠杆下,理论年化收益可达12% + (12% - 7%) × 5 = 37%。如此高的回报率吸引了大量投机者参与。然而,这一玩法的风险显而易见:USDe一旦脱锚,循环贷的高杠杆结构将迅速崩塌。尽管USDe的发行方Ethena在此次风波中凭借中性对冲策略保持了底层资产的稳定,但USDe/USDT交易对的短期脱锚仍引发了市场恐慌。USDe价格一度跌至0.65,触发大规模清算,而BNSOL/SOL和WBETH/ETH的脱钩进一步加剧了危机。

死亡飞轮:清算如何引发流动性踩踏

USDe作为抵押品的清算过程是此次危机的关键。由于Bi安平台缺乏类似BTC/USDe的直接交易对,清算需通过USDe/USDT交易对完成。清算过程中,大量USDe被抛售,导致其价格进一步下跌,更多以USDe为抵押的仓位资不抵债,触发新一轮清算,形成“死亡飞轮”。循环贷的高杠杆玩家成为这一飞轮的燃料,加速了市场崩盘。Bi安的USDe/USDT交易对深度图显示,仅需2000万USDe的抛售即可将汇率击穿至0.9以下,进入价格真空区。BNSOL/SOL和WBETH/ETH的交易对同样脆弱,流动性不足使得价格剧烈波动成为必然。与Luna/UST危机不同的是,USDe的底层资产并未出现根本性问题。得益于套利者的快速介入,USDe/USDT汇率在一天内回升至0.999以上,显示出其基本面的稳健。然而,短期流动性枯竭引发的踩踏效应,仍对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

Bi安本可避免的失误

事后复盘,币安在风险管理上的疏漏显而易见。以下是Bi安本可采取的四项措施,以避免或减轻此次危机:
1.    固定价格锚定:参考AAVE的做法,将USDe/USDT、BNSOL/SOL、WBETH/ETH的汇率固定为1。既然Bi安鼓励用户使用这些资产作为抵押物,就应承担相应的价格风险,而非将风险完全转嫁给用户。尤其是BNSOL和WBETH作为Bi安自有资产,固定价格锚定并无太大障碍。
2.    提升交易深度与套利效率:Bi安的USDe/USDT交易对仅需2000万USDe即可击穿深度,显示出其流动性严重不足。Bi安应通过做市或激励机制提升交易深度,同时优化链上提现流程,降低Gas费用,方便套利者将USDe转至链上赎回,补充流动性。
3.    改进价格喂价机制:Bi安声称其价格参考多家交易所的综合数据,但USDe/USDT在其他交易所(如Bybit)的最低价格仅跌至0.92,远高于Bi安的0.65。这表明Bi安的价格喂价机制未能及时发现自身市场的异常,错失了提前干预的机会。
4.    限制循环贷玩法:循环贷的高杠杆特性是此次危机的核心推手。Bi安本可通过机制设计禁止或限制此类操作,避免风险过度集中。

值得注意的是,Bi安在危机发生前的2025年10月6日发布了公告,计划调整BNSOL和WBETH的价格指数成分。然而,调整生效前的8天窗口期恰好成为危机的爆发点,令人不禁怀疑其风控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Bi安黑天鹅事件揭示了一个深刻的教训:流动性枯竭可能比资产泡沫破裂更具破坏力。在高杠杆和低流动性的环境中,任何微小的价格波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市场踩踏。USDe的快速恢复表明,这并非系统性危机,而是局部流动性管理失败的结果。

对于加密交易所而言,未来的风险管理需更加注重以下几点:
    •    审慎对待非传统稳定资产:稳定币和生息资产的“稳定性”往往是表象,需以波动性资产的视角进行风控。
    •    加强流动性支持:交易所应确保高风险资产的交易对具备足够的深度,并提供高效的套利渠道。
    •    优化价格机制:价格喂价需综合多方数据,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干预措施。
    •    限制高风险玩法:通过机制设计杜绝循环贷等高杠杆操作,防止风险过度放大。

Bi安此次危机不仅是其自身的警钟,也为整个加密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在追求创新和高收益的同时,流动性管理和风险控制必须放在首位,以避免类似悲剧重演。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以太坊继续主导开发者优势?新增人员超过1.6万
   流动的沙        2025/10/17 05:10
不丹迁移国家数字身份证 支持以太坊?
   流动的沙        2025/10/15 03:03
贝莱德  CEO 将比特币称为数字黄金和合法的替代资产
   鲁克        2025/10/14 06:01
Sui链上去中心化交易所Cetus被黑客攻击 黑客部分资金被冻结
   鲁克        2025/05/23 09:43
供应紧缩担忧 以太坊价格要涨 有望突破10000?
   流动的沙        2025/03/27 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