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推出并管理着全球规模最大的比特币现货 ETF 之后,金融巨擘贝莱德正将目光投向更深远的未来——探索将传统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进行区块链代币化的可能性。
这一动向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华尔街顶级机构对“代币化”浪潮集体押注的关键信号,它们坚信这项技术将彻底重塑全球金融市场的格局。
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报道,贝莱德正在研究如何将其投资于现实世界资产(RWA)的基金进行代币化。这意味着,未来的投资者或许可以通过数字钱包,在7x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去中心化网络上,像交易加密货币一样买卖这些代表股票、债券或商品的基金份额。
这不仅有望打破传统市场在交易时间上的限制,更能使这些代币化的ETF份额成为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态系统中的抵押品,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资本效率和创新应用潜力。
然而,知情人士也坦言,任何此类重大举措都必须首先跨越复杂的监管障碍,尤其是在美国这样一个对金融创新既渴望又谨慎的市场。
贝莱德对代币化的兴趣由来已久,并已付诸实践。其推出的“贝莱德美元机构数字流动性基金”(BUIDL)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该基金已在以太坊、Avalanche等多个主流区块链上发行代币,目前管理着高达22亿美元的资产。
这一成功案例为贝莱德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更复杂的资产类别(如ETF)的代币化铺平了道路。事实上,贝莱德并非孤军奋战。摩根大通、高盛、纽约梅隆银行等华尔街巨头均已推出各自的代币化计划。
摩根大通更是直言,代币化是价值7万亿美元的货币市场基金行业的“重大飞跃”。纽约梅隆银行与高盛的合作项目,允许客户购买直接在高盛私有区块链上注册股权的货币市场基金份额,正是这一趋势的具体体现。
这场由传统金融巨头引领的代币化运动,其背后是应对新兴力量挑战的战略考量。稳定币,尤其是那些能产生收益的“收益型稳定币”,凭借其高流动性和潜在回报,正迅速吸引资金从传统的银行存款和现金管理工具中流出,对现有金融体系构成潜在威胁。
尽管美国首个全面的稳定币法案《GENIUS 法案》暂时将收益型稳定币排除在外,显示出监管层的审慎态度,但华尔街巨头们选择的策略不是对抗,而是融合与升级。
通过将自身最具优势的产品——如货币市场基金和 ETF——进行代币化,它们旨在将自身的品牌信誉、合规框架和庞大客户基础嫁接到新兴的区块链生态中,从而夺回在数字化资产领域的主导权。
摩根大通策略师 Teresa Ho 指出,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不仅能持续吸引资本,还能增强其作为抵押品的吸引力。她强调:“与其投入现金或美国国债,不如投入货币市场股票,而且不会损失利息。”
这种“不损失利息”的特性,正是代币化产品在效率上超越传统工具的核心所在。分析师认为,随着《GENIUS 法案》等监管框架的逐步完善,将为整个行业提供更清晰的规则,反而会利好代币化的发展,因为它能为传统金融巨头进入区块链世界提供一个安全、合法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