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上证指数重新站上3700点关口,创下近三年来的新高,成为全球投资者观察新兴经济体的重要信号。在美元疲软与全球投资者寻求估值洼地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数据企稳回暖和政策持续释放的利好,让全球资金开始重新评估中国市场的价值。
这种资金趋势在美国银行(BofA)最新的基金经理月度调查中得到了印证。调查显示,净有37%的受访者在投资组合中超配新兴市场股票,这是自2023年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BofA 投资策略师 Elyas Galou 认为:投资者对新兴市场股票的前景非常乐观。
特别是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回升,与对美元的看空情绪相结合时,这为新兴市场构成了极佳的组合。8月份的调查还显示,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上升,而最新 GDP 数据表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逐渐消化特朗普总统贸易战的冲击。
今年以来,美元兑一篮子主要货币下跌近10%,不仅降低了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借贷成本,也为央行降息和刺激经济提供了更大空间。BofA 的调查显示,目前,美元是基金经理在主要资产配置中低配比例最大的品种,而且随着降息预期的增加,配置比例或将进一步下降。
而今年,新兴市场的股市表现明显跑赢发达国家。按美元计价,MSCI 新兴市场指数回报率超过16%,而 MSCI 发达市场指数仅刚刚超过11%,标普500指数涨幅为8.6%。投资者普遍押注上涨行情尚未结束。
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新兴市场股票经历多年表现不佳后仍处于低估状态。摩根大通在最新报告中将新兴市场股票的评级上调至相对于发达市场的“增持”,并强调“估值依然非常有吸引力”。在 BofA 的调查中,净49%的受访者认为新兴市场股票被低估,这是过去一年多来的最高比例。
相反,美国股市的高估值正在引发越来越多的担忧。经历了4月的抛售与夏季一系列创纪录的上涨后,超过91%的受访基金经理均认为美股估值过高。
其中,押注所谓“科技七巨头”的资本市场里已经“人满为患”。而且,8月份投资者还提高了美股配置,净低配比例从7月份的23%收窄至16%。原因归结于“七巨头”的强劲财报,缓解了部分担忧。
但绝大部分投资人都正在把对科技的投注变成一种短期交易行为。表明高估值与资金集中流入并不稳固,“绳子一旦破了一个小口”,就可能触发市场巨震的导火索。
随着特朗普的关税全面开征以及中美关税谈判再延长90天,全球资金正出现错位流动。短期内,这种东向流动的趋势是资本对价格洼地的渴望与对潜在风险的平衡。
但长期来看,这种结构性迁移能否持续,还要取决于全球宏观环境、美元走势、美股调整节奏,以及中国能否站稳3700点,年底冲击4000点的稳固信心。一旦美股的高位波动引发情绪外溢,新兴市场,包括已经被重新点燃热情的A股,将会迎来真正的压力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