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美国股市出现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现象,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医疗信息科技公司——Healthcare Triangle(HTCI),股价在没有任何利好消息的情况下大涨超过115%,盘中一度暴涨138%。这家公司股价仅在5美分左右,却成交了超过30亿股,占当日美股总交易量的15%。换句话说,每6股交易的股票中就有1股是它。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一天的交易金额接近1.5亿美元,约是公司总市值的7倍。公司方面也并未对这一现象作出回应,更无任何公开消息或利好公告。市场不禁要问,谁在炒这只仙股?又是为何?
HTCI的暴涨不是孤例。最近几天,Kohl’s、GoPro、Krispy Kreme等公司股价也都出现异动,而周一暴涨的Opendoor Technologies,同样吸引了巨额成交。这些股票有个共同点,要么基本面平平,要么市场定位不清,却都因投资者情绪而大幅波动。
这种现象我们并不陌生。它源于2021年的散户概念股浪潮,当时像AMC院线、GameStop这类本已被市场边缘化的公司,因散户集结在Reddit等社交平台上进行集体买入,导致股价暴涨,引发对冲基金爆仓、监管收紧的大戏。
如今,类似投机情绪再次蔓延开来,背后的驱动力包括,散户情绪回暖,市场风险偏好上升。AI交易程序、短线炒作账户的助推。部分投资者赌公司借机融资自救的心理。
HTCI这类仙股(即低价股,通常股价在1美元以下)之所以吸引投机者,原因在于涨跌空间大,从5美分涨到10美分,就是100%的涨幅。总市值小、易操纵,只需少量资金就可撬动大幅波动。散户集中参与,往往跟风情绪强烈,不看基本面。
但这种涨一天、跌一周的行情,也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多数散户概念股上涨缺乏基本面支撑,涨幅不可持续,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崩盘。许多投资者往往是最后一棒,成为韭菜。
此外,不同于2021年那波散户概念潮,此轮尚未出现AMC、GameStop那样大规模借机融资的转型剧情。是否能借高股价发新股、改善财务状况,还要看这些公司的应变能力和市场信任度。
HTCI暴涨的背后,是一场典型的情绪炒作,而非价值回归。这类现象提醒我们,在市场情绪高涨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FOMO”(害怕错过)追高买入。理性投资者应关注基本面、风险控制,而不是追逐热度。
无论散户概念股多热,狂欢过后往往留下的是一地鸡毛。投资者切记,不是所有暴涨的股票都是机会,更多时候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