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二季销量再度放缓,瑞银集团预计中国房地产市场复苏将推迟。瑞银是此前少数预测中国房地产市场将复苏的公司。
彭博社报道,瑞银投资银行亚太及大中华区房地产研究主管林镇鸿受访时说,中国楼市近几年的销售表现平平,若这一态势持续下去,市场复苏将比预期来得晚。
他今年3月曾分析,在历经四年的下行周期后,中国房地产市场迎来多重复苏信号,并预计全国房价将于2026年初企稳。不过,他的最新预期,除非中国政府出台额外的刺激措施,否则一线城市房价企稳的情况,要推迟到2026年中后期才出现。
此前,多数同行都预测中国房地产行业会进一步下滑时,瑞银是少数预期行业将好转的公司。
林镇鸿指出,市场需求减弱延长了房屋销售时间,一线城市房屋库存周转率今年3月已降至平均14个月,但到6月底又升至20.7个月。这意味着将带头房市回暖的一线城市,需要更长的时间消耗房产库存。
他强调,3月底以来,中国房屋库存总量已持续下降,只是规模收缩需要更长时间。
全球银行对中国房地产的前景看法不一。摩根士丹利预计第三季度房地产销售将持续疲软;汇丰控股则认为,市场复苏将呈现“高度分化”态势,在一线城市拥有强大定价权和充足项目储备的国有开发商,将从中受益。
主力购房群体(25-44 岁)较 2015 年减少 11%,叠加城镇化率增速放缓,刚需增长动力减弱。与此同时,改善型需求成为核心驱动力,深圳、杭州等人口净流入城市通过产业升级吸引高端人才,带动高品质住宅需求。政策层面,“好房子” 建设标准的出台(如绿色建筑、智能家居)引导行业向质量竞争转型。
2025 年房企到期债务规模达 5257 亿元,第三季度单季到期 1574 亿元,部分房企通过债务重组缓解压力(如远洋集团完成境内债重组),但中小房企仍面临较大风险。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头部房企在核心城市的拿地占比超 70%,市场份额进一步向优质企业集中
下半年政策将聚焦 “激活需求” 与 “优化供给”:核心城市可能进一步放宽限购(如北上广深郊区)、降低首付比例至 15% 以下,房贷利率有望从当前 3% 左右降至 2.5%;专项债收储规模预计超 5000 亿元,重点消化存量商品房转保障房。结构性机会集中在核心城市的高品质项目(如广州 “超新规” 住宅实用率超 120%),而三四线城市仍需依赖人口回流与产业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