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954.79 -0.81%
|
深证成指 13378.21 -1.14%
|
恒生指数 25906.65 -1.43%
|
纳斯达克 23724.96 0.61%
|
日经225指数 52411.34 2.12%
|
鲁克 站内编辑
7107 文章
10185915 阅读
首页  >  要闻 >  综述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印钞推高资产价格 穷人无钱投资 贫富差距继续扩大
2025年10月31日 13:01    
收藏  
举报

想象一下,科技飞速发展,AI、自动化让生产力爆炸式增长,但你却越来越穷。政府和央行印钞如流水,导致你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你努力工作,却只能在底层挣扎。这不是科幻,而是全球现实。

为什么时代红利只流向中产以上人群。让我们先从揭开GDP的假面具开始。

GDP的谎言 

GDP告诉我们,经济在增长。但如果我们用生活质量来衡量——包括健康、社会稳定、经济机会——我们会发现,许多国家正陷入隐形的大萧条。在美国,超过50%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或前驱糖尿病,只有25%的人体重正常。青少年抑郁率飙升,社会信任崩塌。中产阶级的梦想,如买房结婚,正变得遥不可及。  

这不只限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GDP忽略了环境破坏、心理健康危机和不平等。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和中国,虽然GDP高速增长,但底层民众的生活质量停滞不前。穷人面对污染、失业和债务,GDP却在庆祝“奇迹”。正如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所说,GDP就像泰坦尼克号上的甜点车——船在沉没,大家却在夸甜点好吃。

政府与央行的罪魁祸首——法币贬值如何制造贫困

法币贬值是这场悲剧的核心。政府和央行为了刺激经济或偿债,大量印钞,导致通胀和货币贬值。这伤害最深的是底层民众,因为他们的工资和储蓄贬值,而富人能通过资产(如股票、房产)对冲。底层人的收入往往刚够维持生计,无法投入到资产的投资中,而法币的贬值却推高了资产价格,从而放大资产性的收入,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这直接造成通胀和物价高涨,让底层民众的日常生活成本飙升,无法摆脱贫困循环。  

在美国,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制造了资产泡沫,但底层90%的人口财富份额急剧下降——他们只占全国消费的25%,而顶层10%占一半。全球来看,这更普遍。根据2025年数据,全球通胀率预计为4.4%,但许多国家家庭仍感知到更高的价格压力。 在阿根廷,政府过度支出和央行印钞导致比索崩盘,通胀率持续高企,数百万中产滑入贫困线以下,饥饿和失业泛滥。

在津巴布韦的恶性通胀曾让一万亿津元只够买一个鸡蛋,穷人彻底破产。委内瑞拉的玻利瓦尔贬值99%以上,导致90%人口陷入贫困,饥荒和移民潮涌现。土耳其里拉的持续贬值,让中下层家庭的购买力蒸发,食品和能源价格暴涨。甚至在发达国家如欧洲,欧洲央行的低利率政策加剧了不平等;在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尼西亚,货币危机让底层民众的债务雪上加霜。这些不是意外,而是政策选择:央行贬值货币来“刺激”经济,却让穷人付出代价。从2020到2025年,累积通胀在美国达23%,德国22%,这进一步放大了财富不平等。

科技红利流向上层——底层民众的永恒挣扎

尽管科技迅猛发展,生产力大幅提升,但红利几乎全流向中产以上。AI和自动化承诺繁荣,却导致大规模失业和财富集中。研究显示,AI可能影响85%的美国工人岗位,导致底层失业率上升,而顶层通过投资AI公司获利。  

全球情况类似。在欧洲,自动化加剧了收入差距,德国和法国中产受益,而底层工人流失。中国科技巨头如阿里巴巴推动GDP增长,但底层农民工的工资停滞,城市贫富差距拉大。在印度,数字革命创造了百万富翁,却让数亿底层民众在失业和数字鸿沟中挣扎。财富集中在上层:顶层1%捕捉了大部分创新收益,而底层90%只能苦苦求生。为什么?因为科技放大现有不平等:富人有教育和资本投资新工具,穷人却被取代。法币贬值进一步恶化这点——通胀蚕食穷人储蓄,而富人资产升值。

我们正处于一个隐形的大萧条中——不是因为缺乏增长,而是因为不公分配。政府和央行的政策制造了贬值和不平等,科技红利绕过底层。这是一个时代,冰与火的不同体验,上层沐浴在繁荣的火焰中,下层却在贫困的寒冰中颤抖。或许,解决方案在于重新定义成功:转向生活质量指标,甚至探索去中心化货币如比特币,来对抗法币陷阱。是时候行动了——为了一个真正惠及所有人的未来。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本周重磅!APEC峰会 、超级央行周来袭
   币海独步者        2025/10/27 01:08
内需驱动下的中国经济:一线引领、区域分化与年度目标冲刺
   币海独步者        2025/10/24 04:07
经济学家罗奇:中国10年内应将消费占比提升至50%
   以太坊信徒        2025/10/23 09:06
如果我们用生活质量而不是 GDP 来衡量经济,我们将处于大萧条中
   鲁克        2025/10/23 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