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896.04 0.17%
|
深证成指 13106.46 -0.94%
|
恒生指数 25709.71 -0.69%
|
纳斯达克 22694.61 2.21%
|
日经225指数 46907.66 -2.46%
|
林天心 初级编辑
350 文章
399695 阅读
首页  >  要闻 >  综述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谁为发达国家“花钱狂欢”买单?全球110%债务危机逼近
2025年10月14日 02:35    
收藏  
举报

眼下全球经济的水面看似平静,可水底的暗流却越来越急。表面上,没有哪个主要经济体陷入衰退,通胀也从峰值退了下来,各国日子似乎过得去。但只要往财政数据深处看一眼,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现实:发达国家的政府债务总额已经逼近GDP的110%,几乎站在了历史最高位。这不只是数字的堆叠,而是过去十几年一次次危机与政治短视共同酿成的结果。

2008年金融危机、新冠疫情、俄乌战争,每一次冲击都让政府不得不打开钱袋子,借钱发补贴、救企业、保医疗、增军费。债务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当初大卫·休谟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就提醒过:信用太好,反而容易让人上瘾。你越能借到钱,就越想多借一点;债务看起来还能控制,那就再加一点杠杆。结果呢?债务的膨胀成了惯性,收都收不住。

更麻烦的是,借钱的成本正在变贵。为了压住通胀——而通胀本身就有政府大手花钱的影子——各国央行开始加息。这一加,债务的利息负担一下子重了起来。现在,富裕国家花在利息上的钱,已经比国防开支高出一半。美国今年的财政赤字预计要超过GDP的6%,整个发达经济体的平均赤字也超过了4%。这些数字背后,是政府持续入不敷出的现实。

但真正的风暴可能还在后头。经合组织数据显示,目前一半以上的固定利率政府债务,都是在利率低于2%的时候发行的。那时候借钱便宜,可这些债正陆续到期。以美国为例,2025到2027年,将有相当于其GDP四分之一的债务需要重新融资。如果按2024年的利率水平来算,新发债的利率要比旧债高出两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光是利息一项,未来几年财政压力就会陡增。

市场其实已经在用脚投票。短期债券价格主要跟着央行利率走,但长期债券反映的是对财政纪律的判断。有意思的是,尽管2024年央行开始降息,大多数发达国家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却不降反升。投资者不是傻子,他们看得明白:政府账本越来越松,长期风险越来越大,不给点更高的回报,谁愿意拿着这些债券?

更深层的担忧,其实不是政府会直接赖账,而是用通胀悄悄“赖掉”债务。毕竟,债务是按名义价值还的,物价一涨,实际负担就轻了。选民当然不喜欢通胀,可对政客来说,这却是一条隐秘的出路。日本30年期国债收益率今年跳涨超过一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英国30年期收益率冲上1998年以来的最高点;法国的长期利率居然快赶上意大利了。要知道,意大利可是常年被贴上“高风险”标签的国家。这些信号都在说明:投资者开始要求为“财政任性”买单了。

讽刺的是,从经济基本面看,情况并不算糟。如果把利息支出刨除,只要“基本预算”能打平,而经济增长又高于实际利率,债务占GDP的比重其实是可以稳住的。《经济学人》的测算显示,即便现在所有债务都按当前利率重新融资,多数国家还能承受一点点基本赤字,债务也不会失控。就连处境最紧的英国,也只需要实现GDP 0.3%的基本盈余就够了。相比之下,上世纪90年代末的意大利为了加入欧元区,曾连续多年维持3%到6%的基本盈余,那才是真正的苦日子。

可问题就出在,现在这些国家离“基本平衡”差得太远。美国和英国的赤字规模太大,要稳住债务,财政调整的幅度得超过GDP的2%;法国更是要超过3%。在欧洲,税收占GDP比重已经很高,再加税对经济伤害太大;而任何削减福利、养老金或公共服务的尝试,都可能立刻引爆社会不满。法国两年换了五任总理,背后就是财政紧缩推不动的政治困局。日本新首相还想搞扩张,英国虽然说要加税,但11月的财政计划估计也只是做做样子,勉强应付一个宽松得近乎摆设的财政框架。

更大的压力还在未来。老龄化、国防开支、气候转型,每一项都是烧钱的无底洞。IMF预计,到2050年,欧洲国家在这几项上的额外支出压力将达到GDP的6%,英国、西班牙、葡萄牙这些国家甚至会超过8%。美国虽然老龄化没那么严重,但宾州沃顿预算模型算了一笔账:要填上未来几十年的财政窟窿,得同时增税和砍支出各15%,这在政治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更让人不安的是,财政预测总是过于乐观。英国的财政监管机构今年承认,他们对未来五年赤字的预测,居然低估了GDP的3.1%。IMF也发现,各国对经济增长的预期普遍偏高。理论上,哪怕债务率达到GDP的1000%,只要经济增长和利率关系稳定,政府也能靠借新还旧维持下去。可一旦利率升1%,或增长慢1%,平衡就会被打破,需要GDP 10%的基本盈余才能稳住局面。这种数字在现实中从未出现过。到那时,要么违约,要么靠通胀稀释债务,别无他法。

美国和法国在各种模拟情景下,债务都在持续上升,因为它们的基本赤字实在太大。日本和意大利这类高负债国,则像走在钢丝上,稍有风吹草动,债务路径就可能失控。政府债务和银行一样,也怕“挤兑”。一旦市场信心动摇,融资成本飙升,财政危机就会自我实现。

说到底,这场全球性的财政困境,拼的不是数学,而是耐心和意志。理论上,现在收紧财政,还来得及避免最坏的结果。但看看各国的政治现实——政客们绕开财政规则、暂停预算纪律、用短期利益换取选票——就知道这条路有多难走。或许,真正的转折点不会来自某个精确的债务比例,而是一次信心的崩塌。到那时,神灯里的精灵,可能就不再听命于人了。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华尔街为何痴迷“贬值交易”?
   股海柠檬精        2025/10/10 07:37
意大利实现欧盟 3% 赤字目标
   鲁克        2025/10/03 01:17
恶性通胀、降息和山寨币季:预期结果
   流动的沙        2025/09/20 06:39
降息25基点只是开始?美联储陷入双重使命
   币海独步者        2025/09/17 04:26
上海二套房贷利率新政:多家银行同步调整 最低利率可至 3.09%
   陆一夫        2025/08/31 05:48
Coinbase的CEO:美国债务危机可能使比特币成为世界储备货币
   鲁克        2025/06/04 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