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802.72 -0.68%
|
深证成指 13015.2 -1.08%
|
恒生指数 26095.9 -0.94%
|
纳斯达克 22788.98 0.70%
|
日经225指数 45493.66 0.99%
|
陆一夫 站内编辑
3879 文章
6236584 阅读
首页  >  要闻 >  综述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中国央行没有跟随美联储降息 对市场影响几何?
2025年09月23日 03:23    
收藏  
举报

上周,美国联邦储备局宣布降息25个基点,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本周一(9月22日)对此作出回应。他表示,中国货币政策将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同时兼顾国内外平衡。目前,中国正推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方向,旨在为经济持续复苏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提供良好的货币环境。

今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收官之年。当天,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潘功胜在会上发表了上述观点。他在开场白中强调,此次发布会主要从长远视角回顾和总结“十四五”规划,不涉及短期政策变动。至于“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以及未来的金融改革举措,他指出,将在中央统一安排后进一步与公众沟通。

针对美联储近期降息,中国央行下一步货币政策如何调整的问题,潘功胜回应称,全球金融市场对美联储这一举动已有充分预期,市场反应较为平稳。中国股市、债市和汇市等主要金融领域也保持稳定运行。他进一步说明,中国将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确保流动性充足,推动社会融资成本降低,从而支持消费提振、有效投资扩大,促进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巩固,并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的基本稳定。

据路透社报道,市场观察人士指出,尽管中国上周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增长势头有所减弱,但鉴于出口表现强劲且股市持续上涨,当局似乎并不急于推出大规模刺激措施。

同日,中国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维持在3.00%,五年期以上LPR保持在3.50%,已连续四个月未作调整。

经济学人智库高级经济学家徐天辰在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表示,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存在一定差异,不会同步变动。不过,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风险的上升,中国央行降息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陈波在受访时认为,中国央行在第四季度降息的概率较高,特别是鉴于8月份宏观经济数据表现不尽如人意,因此财政和货币政策都需要进一步加力。美联储的最新降息也为中国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他还指出,中国经济目前“既未明显恶化,也未显著改善”,因此宏观政策不太可能出现大幅调整。尤其是在10月份中共二十大四中全会召开前,外界更关注即将举行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形势的表述。

去年“十一”国庆假期前,中国央行等金融监管机构于9月24日推出多项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中国股市强劲反弹,上证指数从2700点迅速攀升至3300点。今年4月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沪指一度回落至3000点附近,但从7月起开始加速反弹,先后突破3600点、3700点和3800点关口。

陈波分析称,中国科技股是近期A股市场上涨的主要动力,尤其是初创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在科技领域的突破,显著提升了市场信心,并激发了投资者热情。他认为,过去一段时间,全球和中国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整体预期较为悲观,导致A股估值长期处于低位。目前市场正处于估值修复阶段,还未显现明显的泡沫迹象。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在同一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新上市企业中,超过九成是科技型或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已超过四分之一,明显高于银行、非银金融和房地产行业市值的总和。

对于科技股估值,陈波强调,传统的市盈率(PE)指标不足以反映其潜力,“一旦这些企业开始盈利,就会展现出惊人的赚钱能力”。他观察到,这一逻辑已在过去几年推动科技股主导的美股市场中得到验证。

从整体来看,这反映了中国货币政策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中的独立性和审慎态度。

中国央行没有跟随美联储降息,主要因为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即优先考虑国内经济形势而非外部压力。尽管美联储降息为全球流动性注入动力,但中国当前经济面临出口强劲但内需疲软的结构性问题,过度宽松可能加剧通胀或资产泡沫风险,因此选择观察而非立即行动。同时,LPR连续四个月未调整,也超出市场预期,这可能是因为当局评估当前流动性已较为充裕,且担心进一步降息会放大债务压力或影响人民币汇率稳定,尤其在中美政策错位下,过快跟进可能导致资本外流。

后续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值得关注,特别是最近两天上证指数出现回调(从3800点附近回落),这可能源于市场对刺激政策预期落空的短期失望,以及全球地缘风险和美联储未来路径的不确定性。

但从中长期看,如果第四季度如专家预测般出现降息或财政加码,股市估值修复进程有望延续,尤其是科技股将继续受益于政策支持和创新突破,避免大幅回调转为结构性机会。不过,如果经济数据持续疲软而政策迟迟未动,回调可能演变为更深调整,投资者需警惕波动性增加。总体上,我认为中国央行这一策略有助于可持续增长,而非短期刺激,避免了盲目跟风的潜在陷阱。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点阵图分裂:2025年降息或已终结?
   林天心        2025/09/22 07:21
币海财经20250922丨周周大事记之国际新闻
   币海独步者        2025/09/22 04:41
币海NEWS周周大事记丨中国新闻 第250922期
   鲁克        2025/09/22 03:00
美国助学贷款拖欠率再创新高 恶化形势或迫使美联储降息
   以太坊信徒        2025/08/06 03:21
这次加密市场回调的主要原因是?
   鲁克        2025/08/01 09:41
虽然遭到压力 但多数经济学家预计七月美联储不会降息
   以太坊信徒        2025/07/27 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