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583.31 0.66%
|
深证成指 11041.56 0.46%
|
恒生指数 24733.45 0.92%
|
纳斯达克 20650.13 -2.24%
|
日经225指数 40290.7 -1.25%
|
流动的沙 站内编辑
6426 文章
10415836 阅读
首页  >  要闻 >  综述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身份比产品更重要?“民族企业”标签下的娃哈哈危机
2025年08月04日 07:05    
收藏  
举报

“民族企业”这个概念,一直被赋予浓厚的历史情感色彩,它既是中国抗战时期民族资本家的象征,也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生存与营销策略。

除了看重产品质量本身,中国消费者也会在意品牌是否“够中国”。特别是在当下国际形势风谲云诡之际,企业的“国家情怀”一旦遭受质疑,就有可能陷入舆论暴风的中心。

这种民族情感,从政治话语延伸至消费市场,甚至对企业的招聘、融资与传承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在这样的氛围下,企业家的个人背景——是否拥有外籍身份、子女是否留学海外——都可能成为被检视的标准。格力董事长董明珠曾直言不再雇用海归,就反映出企业对“忠诚”标准的高度敏感性。

农夫山泉就曾因一款绿茶饮料的包装被指“日式”而被讨论,连创始人家族的国籍都被质疑,曾一时影响其产市占率和品牌声誉。而就在以为这些舆论纷扰已经烟消云散的时候,中国的另一品牌——娃哈哈——一直被网友视为“真正的民族品牌”的企业,却陷入了更大的舆论危机。

短短一年,娃哈哈不但财报不及预期,令投资人感到迷惑,其继承人宗馥莉还反复陷入各式各样的信任危机。从去年7月的辞职风波解开哇哈哈核心层的内部矛盾,到9月的股权变更与控制权争夺。

而从一场涉及巨额海外资产的家族纠纷被公开,彻底击碎了公众对宗庆后这个“布鞋富翁”的朴素幻想。而这场风波也将哇哈哈是否仍是“民族企业”的话题,再次推上了舆论与商业的风口浪尖。

2025年7月12日,宗庆后的三名私生子女——宗继昌、宗洁丽、宗继盛——分别在香港高等法院与杭州中院提起诉讼,要求分割约29.4%的娃哈哈集团股份及价值约21亿美元的离岸信托资产。

根据法院文件,争议资产总额高达人民币350亿元,涉及豪宅、海外公司及复杂的信托结构,彻底颠覆了公众对宗庆后“节俭本土企业家”的印象。

更具争议的是其女宗馥莉的身份问题。作为集团接班人,她被披露早在2009年以美国护照名义在香港购置房产,尽管她在2010年正式放弃美国国籍,但这一消息仍激起强烈反弹。

在中国法律中,双重国籍不被承认,“民族企业”继承者拥有外国身份的事实触碰了许多消费者的敏感神经。尽管后来宗馥莉主动申请退出了美国国籍,但网友对这些解释似乎并不买账。

这场身份风波让娃哈哈失去了其在农夫山泉事件中赢得的“民族正统”的光环。曾经的“爱国替代品”如今也被贴上了质疑的标签,网络言论中频繁出现“把钱送去美国”“娃哈哈易主的话,是不是就是美国企业”的质疑,正是去年攻击农夫山泉的语言再现。

尽管宗馥莉本人积极展现本土承诺,例如捐资西安交通大学成立食品科学学院,并多次公开强调娃哈哈的中国根基,但民众的幻灭情绪已难以逆转。在社交媒体主导的舆论场中,真相常常不敌情绪,身份象征远比经营行为更能激发共鸣。

而随着更多的信息被曝光,拥有三个婚外子女的宗庆后的质朴人设也崩塌,据传,宗庆后要求香港21亿的离岸信托的本钱不能动,三个子女仅能领取利益和收益。

同时,宗馥莉还从这笔信托基金中抽走110万美元用于支付越南工程的设备费用。而这兄妹私人关于娃哈哈股权的争夺战已经上诉到了杭州法院。

狗血的豪门恩怨剧情和各种人设崩塌除了成为各种网络讨论的素材之外,更现实的是,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事件对公众情绪的影响,已经对娃哈哈的经营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根据 CLSA(香港里昂证券)发布的最新研报,宗家纠纷正在削弱消费者对娃哈哈品牌的信任,市场表现全面下滑。数据显示,娃哈哈瓶装水在线上渠道的日均销售额在7月初尚保持在7.5万至10万元人民币之间,但在7月18至19日骤降至2.5万至5万元。

同一时期,农夫山泉瓶装水自3月以来实现双位数增长,市占率有望持续回升。另一竞争者华润饮料也被认为将受益于此次事件,市场份额预计将加速扩大。

从农夫山泉到娃哈哈,企业不仅要关注财务表现和产品质量,如果是打着“民族企业”或“国货之光”的标签,更需要注意其创始人的家庭的国籍、子女的教育背景,甚至是一纸十几年前的购房记录。

显然,中国当下的“民族企业”在市场中的含义,已被重新定义:它不再仅指企业注册地、品牌名称或产品属性,而是一种对集体情绪的高度迎合。真正的“中国企业”,也许不仅仅是法律定义下的公司,更是社交媒体时代全民投票出的“舆论合格者”。

然而,这种将企业“爱国”标准化、标签化的趋势,本身也存在极大隐患。当品牌命运被交付于网民情绪波动,企业在创新、管理与产品方面可能会被掣肘,而不得不时刻对其经营策略进行“身份审查”和“政治自省”。这似乎扭曲了“民族主义”本应具备的爱国精神于理性表达。也会抑制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娃哈哈的风波为所有中国企业敲响警钟:民族主义可以是红利,也可以是陷阱。真正的民族企业,应该扎根本土,做好产品质量、强调本土贡献与社会责任,但不能被迫活成一场持续的“忠诚秀”。

当公众情绪决定了企业生死,而理性判断退场,那些曾被敬仰的名字,也终将在情绪海啸中失去立足之地。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娃哈哈遗产之争 宗馥莉还能赢吗?
   罗斯巴德        2025/08/04 05:25
不当首富之争
   罗斯巴德        2024/08/30 10:42
网络舆情与竞争加剧 农夫山泉股价重挫 利润增长放缓
   币海编辑        2024/08/28 06:54
人走茶凉!宗馥莉辞职风波映射下的商业现实
   币海独步者        2024/07/19 06:57
联想集团和农夫山泉入选恒生指数
   陆一夫        2022/02/21 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