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特斯拉股东以75%的压倒性支持率,批准了埃隆·马斯克一项史无前例的薪酬方案:未来十年内,若达成一系列极端雄心的目标,他将获得价值近1万亿美元的股票奖励。
这不仅是对马斯克个人领导力的信任投票,更是一场关乎公司未来走向、治理边界与技术乌托邦愿景的高风险豪赌。
该方案的核心是一套与市值和运营指标双重挂钩的12期股票授予机制。首批奖励将在特斯拉市值达到2万亿美元时触发(目前为1.54万亿美元),此后每增加5000亿美元市值可解锁一期,直至6.5万亿美元。
最后两期则需以1万亿美元为台阶,最终目标直指8.5万亿美元——这一数字远超当前全球任何上市公司的估值。
与此同时,盈利目标同样惊人:年度调整后利润需从500亿美元跃升至4000亿美元。其他关键里程碑包括累计交付2000万辆汽车、实现1000万活跃FSD(完全自动驾驶)订阅用户、部署100万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以及投入100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进行商业运营。

尽管目标看似严苛,协议却预留了显著弹性空间。条款中明确列出“涵盖事件”,包括战争、疫情、自然灾害,乃至“政府法规变化”等不可抗力,均可成为豁免未达标责任的理由。
路透社此前分析指出,即便马斯克仅完成少数较易实现的目标,仍可合法获得超过500亿美元的收益。这种设计引发了对其激励真实性的广泛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特斯拉董事会全力推荐该方案,两大顶级代理顾问机构 Glass Lewis 和 ISS 均建议股东投反对票,批评其“规模过大、结构失衡”。
全球最大主权财富基金之一——挪威央行投资管理公司(持有特斯拉1.14%股份)亦明确反对。对此,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上激烈回应,称这些机构为“企业恐怖分子”。
此次投票也是对去年特拉华州衡平法院裁定其2018年薪酬方案无效后的“补救行动”。新方案不仅恢复了激励机制,还将马斯克的持股比例从约13%提升至近29%,大幅增强其投票控制权。
马斯克本人解释称,此举并非为了个人财富,而是确保未来对“机器人大军”拥有“强大影响力”。他甚至在会上宣称 Optimus 机器人将“消除贫困”“提供卓越医疗”,并能“遏制犯罪”。然而,截至目前,Optimus 尚未量产,也无明确上市时间表,相关目标缺乏可验证路径。
但令市场忧虑的是,新薪酬计划未对马斯克的政治活动或履职时间设限。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最新研究显示,其“两极分化和党派化举动”已实质性损害特斯拉品牌。若非如此,公司在2022年10月至2025年4月期间的美国销量本可增长67%至83%。
今年初,因马斯克将大量精力投入政府事务,特斯拉股价一度暴跌43%;自其卸任相关职务后,股价才逐步回升。
许多股东寄望此激励能将其注意力重新锚定于特斯拉。持有特斯拉股份的 Baron Capital 创始人罗恩·巴伦公开表示支持:“埃隆是关键人物风险的终极代表。没有他不懈的努力和毫不妥协的标准,就不会有特斯拉。”
这种观点代表了一部分投资者的信念:马斯克不可替代。与此同时,另一项由股东提交的提案:允许特斯拉投资马斯克于2023年创立的 AI 公司 xAI。虽获多数赞成,但因弃权票存在,公司表示仍在评估后续步骤,反映出投资者对其“生态帝国”整合既期待又警惕的矛盾心态。
马斯克坚称这笔薪酬“不是为了花钱,而是为了影响力”。但当一家全球市值前列的公司,将命运如此紧密地系于一人之愿景,且治理机制缺乏有效制衡时,市场押注的已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一种近乎信仰的个人崇拜。
特斯拉正站在十字路口:一边是马斯克描绘的“消除贫困、重塑医疗、遏制犯罪”的机器人乌托邦;另一边,则是现实业绩压力、监管风险与公司治理透明度的严峻考验。万亿美元的赌局已然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