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对PayPal来说,算不上顺风顺水。年初以来股价一路下挫,到10月下旬已跌去近18%,市场对这家老牌支付平台的耐心似乎正在耗尽。
然而,就在人们以为它又要交出一份平淡财报时,公司却在10月28日甩出了一记“组合拳”——不仅上调全年盈利预期,还宣布与OpenAI达成合作,把自家数字钱包嵌入ChatGPT。
消息一出,股价在纽约早盘交易中瞬间拉升14%,仿佛一夜之间,投资者又重新看到了那个曾经引领潮流的PayPal。
这波反弹,其实早有伏笔。尽管市场情绪低迷,但消费者的花钱能力依旧坚挺。PayPal最新财报显示,第三季度总支付额达到4581亿美元,同比增长8%,超过了预期的4503亿。
交易利润也稳稳落在38.7亿美元,说明核心支付业务的底盘依然扎实。基于这些表现,公司果断将2025年调整后每股收益预期从此前的5.15至5.30美元,上调至5.35至5.39美元。

同时,还宣布启动新的股息计划,本季度将派发每股14美分的分红——这不仅是对股东的回馈,更像是一种信心的宣告。
当然,挑战也摆在明面。第三季度的交易与信贷损失涨到了4.8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多了超过37%,也略高于市场预期。
这部分压力主要来自“先买后付”业务的扩张。不过,PayPal这次玩了个巧妙的腾挪:与私募信贷公司蓝猫头鹰资本(Blue Owl Capital Inc.)达成协议,未来两年内对方将接手约70亿美元的相关贷款资产。
这样一来,PayPal既不用把这些资产留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又能继续负责客户对接、承销和服务,轻装上阵的同时,保留了用户触点和运营主导权。这也从侧面反映出,1.7万亿美元规模的私人信贷市场,正成为科技公司化解金融风险的新出口。
真正让市场兴奋的,还是和OpenAI的合作。如今,全球已有数亿用户用ChatGPT搜索商品、比价、甚至生成购物清单。这些行为停留在“想买”的阶段,而PayPal的介入,是要把“想”变成“买”。
通过将支付功能直接嵌入对话流,用户在聊天中看中某样东西,几乎可以一键完成付款。这种无缝衔接,不只是提升转化率那么简单,更像是在AI时代重新定义支付的位置——它不再是交易的终点,而是智能体验的一部分。
首席执行官亚历克斯·克里斯在声明中说:“今天的公司,比两年前更强大。”这话听起来像套话,但放在当下却显得有底气。
PayPal正在从一个被动的支付通道,转向主动参与消费决策的生态角色。过去人们担心它创新乏力,如今与AI前沿力量联手,至少证明它没有掉队。
投资者的热烈反应,或许不只是因为一份超预期的财报,而是看到了一个老将转身的姿态:不再只是处理金钱的流动,而是试图融入人们思考和选择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