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922.41 0.22%
|
深证成指 13025.45 0.22%
|
恒生指数 25967.98 0.72%
|
纳斯达克 22788.92 0.21%
|
日经225指数 48641.61 -1.35%
|
以太坊信徒 站内编辑
2516 文章
4880859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商业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湖北高调推进国有“三资”改革 引发在全国推广猜测
2025年10月23日 09:03    
收藏  
举报

在地方政府债务化解的巨大压力下,中国中部省份湖北正高调推行国有“三资”管理改革,核心理念是“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这一举措恰逢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期间,引发外界对该模式是否会向全国扩展的讨论。

据湖北省政府官方网站报道,10月16日,湖北省长李殿勋在武汉考察国有“三资”管理工作,并主持推进会议,布置关键任务。他强调需深入贯彻三项原则:国有资源最大限度转化为资产、国有资产最大限度实现证券化、国有资金最大限度运用杠杆。同时,他建议更合理地采用“能用则用、不用则售、不售则租、能融则融”四种策略,以提升全省“三资”改革的整体成效。

“三资”具体涵盖六类国有资源(如矿产、林业、水利、能源、土地及数据)、五类国有资产(包括实物、股权、债权、特许经营权及未来收益权),以及账面国有资金。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低迷和土地出让收入锐减,地方债务隐患从2022年开始集中显现。中国国务院当时指示地方自行化解债务,并将“激活存量资产”作为重要途径之一。

李殿勋早在2023年担任湖南省常务副省长时,就提出过“三个尽可能”的债务化解思路;2024年调任湖北后,他持续深化这一改革。5月,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相关工作方案,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实施。

《湖北日报》10月18日刊文称,此项改革犹如对闲置资源施展“点石成金”之术。截至9月底,仅武汉市已累计激活资产达2061.52亿元人民币(约合376亿新元),产生收入1110.47亿元。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热烈,10月22日(周三),湖北国资相关股票集体上扬,多家企业如湖北广电、东湖高新及中百集团触及涨停。

分析人士认为,“三资”改革若在全国铺开,可能难以完全实现预期目标。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在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表示,在土地财政难以为继的背景下,通过证券化激活国有资产确为缓解财政压力的有效手段。他不排除四中全会后官方将在全国推广此举。

然而,沈萌警告称,推广效果存疑。湖北的推进得益于其坚实的工商业底子、疫情后政策支持,以及官员个人职业发展的动力。在实施中,国有资产证券化还面临“承接方”难题。他指出,优质资产通常已证券化,剩余部分推向市场时,“谁来买单”是个关键。如果采用市场化手段,官员思维也需随之转变,不能依赖行政命令处理市场事务。

国泰海通固定收益投资部副总经理刘春雷则指出,国有资金杠杆化可能引发安全隐患。他强调,国有资金更注重稳健性,而非过度追求收益或流动性。盲目加杠杆易导致无效投资。刘春雷还认为,单一地区的试点不宜直接复制全国,否则可能酿成“合成谬误”。若全国范围内对国有资产未来现金流进行贴现,将导致资产低价处置,造成国家财产流失。

我对这一改革持谨慎乐观态度。它确实为地方财政注入活力,尤其在债务高企的背景下,能通过市场机制盘活闲置资源,促进经济循环。但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如资产低估、杠杆过度放大波动,以及执行中的行政干预可能扭曲市场信号。如果全国推广,需结合各地实际,避免一刀切,并加强监管以防国有资产流失。长远看,这或许能推动中国经济向更高效的资源配置转型,但前提是平衡好短期纾困与长期可持续性。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获国家支持后万科债券应声大涨 未来将何去何从?
   以太坊信徒        2025/02/09 03:57
承诺改写历史 斯里兰卡新总统能否拯救经济?
   流动的沙        2024/09/23 07:19
白酒股杀跌茅台市值蒸发超千亿!或因这三大利空传闻
   陆一夫        2021/12/29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