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820.09 -0.30%
|
深证成指 13070.86 -0.04%
|
恒生指数 26545.1 0.00%
|
纳斯达克 22470.73 0.94%
|
日经225指数 45045.81 -0.57%
|
林天心 初级编辑
320 文章
350359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商业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美国关税 为何逼疯美国酒商?
2025年09月19日 08:40    
收藏  
举报

当一位美国烈酒行业领袖赶赴苏格兰北部的高尔夫度假村,与苏格兰同行举杯对谈时,这场看似轻松的会面,实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产业自救。他们讨论的不是市场竞争,而是如何共同应对一场由政治驱动的关税风暴——美国政府对进口苏格兰威士忌加征10%关税。更耐人寻味的是,提出反对的并非苏格兰酒商,而是美国本土的波本威士忌生产商。这背后,是一条横跨大西洋、深度嵌套的全球产业链在发出预警:现代贸易的对抗逻辑,早已无法适配高度融合的产业现实。

表面上看,这是一次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操作。特朗普政府以重振美国制造为名,对包括苏格兰威士忌在内的多类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意图通过抬高外国产品价格,为本土产业腾出市场空间。按照传统经济学模型,这本应利好美国肯塔基州的波本威士忌生产商。然而,现实反应却完全相反。美国蒸馏酒协会与肯塔基州蒸馏酒协会非但没有庆祝,反而联合发起游说行动,日复一日向华盛顿施压,要求将苏格兰威士忌排除在关税清单之外。这种为对手请命的行为,初看违背商业逻辑,细究之下,却揭示了一个被主流叙事长期忽视的真相:在全球化深度演进的今天,所谓国产进口的界限,早已在产业链的交织中模糊不清。

真正的关键,不在于品牌归属,而在于价值链条的分布。苏格兰威士忌每年90%的产品用于出口,美国是其最大单一市场。一旦关税推高终端价格,首当其冲的并非苏格兰酒厂,而是美国本土的分销网络、酒吧、零售商和数以千计的调酒师岗位。据行业协会测算,若10%关税长期实施,美国将因此损失3300个工作岗位,酒店业也将面临3亿美元的营收缩水。这意味着,所谓的保护政策,实际上是在牺牲本国服务业就业,去补贴一个有限的制造业利益。这种结构性错配,暴露了传统关税工具在现代经济中的失灵。

更深一层看,美英威士忌产业早已形成共生关系,而非简单的竞争。许多大型酒类集团同时在肯塔基拥有波本蒸馏厂,在苏格兰运营单一麦芽酒厂。它们的财报不再按国别划分,而是按全球市场整合。对苏格兰威士忌加税,直接冲击的是这些跨国企业的整体利润结构。有企业预估,仅此项关税就将带来每年2亿美元的额外成本。这种打击不是局部的,而是系统性的,迫使企业重新评估全球产能布局,甚至可能引发投资外流。

而最具象征意义的,是橡木桶的跨国循环。波本威士忌法律规定必须使用全新美国橡木桶,用过一次后便不能再用于波本陈酿。这些废桶随即被出口至苏格兰,成为苏格兰威士忌陈年工艺的核心容器。这一看似边缘的环节,实则构成了一个年交易额达3亿美元的稳定贸易流。对美国蒸馏厂而言,这不仅是处理废弃物的途径,更是一笔重要的收入来源。若苏格兰市场需求因关税而萎缩,这些旧桶将失去买家,美国本土生产商将被迫承担处理成本,甚至面临产能调整。这种下游影响上游的反向传导机制,彻底打破了传统贸易政策中进口=受损方的线性思维。

这种深度耦合,使得关税政策的影响呈现出典型的涟漪效应。它不再局限于商品价格,而是渗透到原料、物流、就业和消费行为的每一个环节。苏格兰一家知名酒厂负责人坦言,其使用的橡桶中约六成来自肯塔基州,这种依赖是工艺传统,也是成本结构的一部分。如今,行业本已面临消费疲软——饮酒量下降,部分源于经济压力,部分源于健康警示。在此背景下,关税无异于在脆弱的生态上再压一担。企业不敢签订长期进口合同,消费者预期涨价而推迟购买,整个链条陷入不确定性驱动的停滞。

回顾历史,这种摩擦并非首次。2019年,因为空客与波音的补贴争端,美国对苏格兰和爱尔兰威士忌加征25%关税,持续16个月。当时,许多苏格兰酒厂选择自行消化部分成本,以维持市场份额。如今,尽管税率降至10%,但政策的不确定性本身已成为最大成本。企业无法进行长期规划,资本开支趋于保守,创新投入随之缩减。这种悬而未决的状态,比明确的高关税更具破坏性,因为它冻结了决策,扼杀了预期。

更值得玩味的是,尽管英国已与美国达成部分贸易协定,降低了汽车和飞机零部件的关税,但烈酒却被排除在外。这种选择性豁免暴露了现代贸易谈判的非对称性:核心产业往往被优先保护,而文化性、消费性商品则成为博弈筹码。然而,威士忌行业认为,烈酒贸易恰恰是美英之间公平对等的典范——美国既是苏格兰威士忌的最大买家,也是波本威士忌的重要出口市场。若因政治议程破坏这一平衡,受损的不仅是企业利润,更是两国间长期建立的商业互信。

从现象到本质,这场关税争议揭示了一个根本性矛盾:21世纪的产业现实是高度互联的,而20世纪的政策工具却仍停留在零和博弈的思维框架中。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关税重塑贸易格局、增加国内就业,但现实是,许多现代产业的价值创造已分布在全球多个节点。简单地用关税保护本土生产,往往忽略了供应链的复杂性,最终导致政策目标与实际结果背道而驰。

威士忌行业的集体反应,体现了一种更为成熟的产业理性: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隔绝竞争,而在于在全球网络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美国波本依赖苏格兰市场消化旧桶,苏格兰威士忌依赖美国消费者支撑出口,双方在竞争之外,更有合作的刚需。这种关系无法用简单的敌我划分,也无法通过单边关税轻易割裂。

眼下,政策仍在博弈之中。苏格兰地方政府已多次与美方高层会晤,明确提出豁免诉求,行业组织也在国会山持续游说。有观点认为,目前仍存在机会之窗。但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场风波已留下深刻警示:在全球化已深入到橡木桶纹理的今天,任何试图用传统贸易武器解决现代产业问题的做法,都可能误伤自身。威士忌的香气不会因关税消失,但产业链的裂痕,可能需要多年才能弥合。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iPhone 17 在全球售价各不相同 巴西为何卖得最贵?
   鲁克        2025/09/12 09:14
新药管线38%依赖中国 特朗普的“刀”该如何落下?
   林天心        2025/09/12 05:24
美国取消小额包裹关税豁免 廉价商品集体涨价 低收入群体生活成本飙升
   鲁克        2025/08/29 23:46
美国港口告急:百亿关税压垮中国起重机进口
   林天心        2025/07/10 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