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亚洲》发布了第五届年度“100强值得关注榜单”,为亚太地区初创生态的蓬勃发展打开了一扇窗口。
这份榜单聚焦于100位在小型企业和初创公司中崭露头角的创业者与领导者,他们在人工智能(AI)、生物技术、航天科技和绿色科技等前沿领域掀起波澜。从印度的癌症基因编辑先锋到新加坡的可持续燃料创新者,这些人物不仅推动了技术进步,还吸引了近30亿美元的融资,较去年增长50%。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犹存的背景下,这份榜单展现了亚太创业者如何以创新和韧性,重新定义未来的商业格局。
这份榜单的背后,是亚太地区初创生态的快速进化。
榜单覆盖16个国家和地区,印度以18位入选者领跑,新加坡和日本各14位,中国9位,印尼和韩国各8位,澳大利亚7位。生物技术与医疗保健(18位)和企业技术与机器人(16位)成为最热门领域,反映了AI和深度科技的崛起。福布斯亚洲团队通过在线征集、加速器与风投提名,结合市场契合度、创新性、收入增长和融资能力等标准,从900多份提名中遴选出这100位佼佼者。
中国在2025年榜单中贡献了9家企业,覆盖AI、机器人、生物技术和绿色科技等领域,融资总额约5.8亿美元,占榜单总融资的19.3%。尽管数量少于印度(18家)、新加坡和日本(各14家),中国企业的技术深度和市场潜力使其影响力突出。根据毕马威2025年报告,中国创投市场在2024年底触底后,2025年吸引了约120亿美元风险资本,同比增长28%,其中AI和生物技术占主导。
《福布斯》数据显示,中国入选企业的平均融资额为6440万美元,高于榜单整体平均水平(3000万美元),显示出投资者对其高成长性的信心。
在AI领域,北京Galaxea AI的R1人形机器人成为焦点。该公司开发的全栈AI解决方案,结合感知、决策和运动控制,目标是挑战全球机器人市场霸主地位,已获红杉中国(HongShan)等1.2亿美元投资。Noetix Robotics(中国)的N2人形机器人则在2025年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中名列第二,计划年内销售2000台,融资额达8000万美元,投资方包括Nio Capital。机器人领域的集中突破,反映了中国在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上的战略布局,202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230亿美元,占全球30%以上。
生物技术同样是中国创新的亮点。Grit Biotechnology(中国)专注于癌症免疫疗法,通过增强淋巴细胞技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累计融资4000万美元,投资方包括经纬中国。Startorus Fusion(西安)则致力于核聚变能源,目标2032年建成商用电站,获红杉中国等7000万美元投资。这些企业的技术门槛高、市场前景广,凸显了中国在深度科技上的长期投入。《经济学人》分析称,中国政府对AI和生物技术的政策支持(如“十四五”规划),为初创企业提供了肥沃土壤。
2025年榜单的统计数据揭示了亚太初创生态的几个关键趋势:
融资规模:100家企业累计融资近30亿美元,平均每家3000万美元,同比增长50%。中国企业的平均融资额(6440万美元)显著高于印度(2770万美元)和新加坡(2140万美元),显示其在高资本密集型领域的优势。
行业分布:生物技术与医疗保健(18家)、企业技术与机器人(16家)领跑,AI相关企业占总数的35%,绿色科技占20%。中国在AI和生物技术领域占比最高,9家企业中有5家涉及AI或机器人。
地域分布:印度(18家)、新加坡和日本(各14家)、中国(9家)、印尼和韩国(各8家)、澳大利亚(7家)。中国企业的数量虽非最多,但其技术复杂度和融资规模使其影响力突出。
创投回暖:2025年亚太风险投资总额预计达450亿美元,同比增长15%,印度、日本和新加坡贡献了60%的增量。中国创投市场虽未恢复至2021年峰值(600亿美元),但AI和绿色科技的资本吸引力持续增强。
2025年福布斯亚洲100强值得关注榜单,不仅是亚太初创企业的成绩单,更是全球创新版图的缩影。正如福布斯亚洲编辑Rana Wehbe Watson所言:“这些企业用创新证明,亚太不仅是市场的未来,也是技术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