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的一家附属机构近日在香港法院对中国房地产开发商世茂集团提起诉讼,旨在追讨约10亿元人民币(约合1.4亿美元)的未偿债务。 根据彭博社查阅的法庭文件,该银行因无法从中国大陆法院的判决中收回资金,转而在香港寻求法律救济。
这一行动凸显了债权人——甚至包括国有银行——在从陷入财务困境的房地产企业手中收回欠款时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房地产市场经过多年低迷和频发违约事件后,复苏迹象仍微弱。
世茂集团曾是中国合同销售额排名前列的开发商之一,本月被农业银行合肥分行列为两起诉讼的被告。这些诉讼涉及世茂在合肥的两家子公司于2019年和2020年获得的贷款,相关担保由在香港上市的世茂集团及其部分附属公司提供。
2022年,中国大陆一家法院已判决世茂及其子公司偿还总计9.99亿元人民币的本金,加上利息和其他费用。但法庭文件显示,这些债务至今尚未清偿。
此外,最新报道显示,世茂集团于2025年7月21日完成经香港高等法院批准的协议安排程序,约115亿美元(约合147亿新元)的境外债务重组正式生效。 通过此次重组,世茂预计可削减约78亿美元的债务,总债权金额涵盖约144亿美元,包括美元票据、银团贷款等。 重组方案获得95.39%的计划债权人投票赞成,并于7月21日正式落实。 尽管如此,该重组主要针对境外债务,而农业银行的本次起诉显示,部分国内债务追讨仍面临障碍。
世茂集团近期加速资产处置,推介超过771亿元的项目以回笼资金,如上海深坑酒店等网红资产。 此外,公司还面临其他诉讼,例如中国农业银行潮州分行起诉涉及约4.09亿元的债务。 根据2023年年度报告,世茂实现综合毛利润21.29亿元,但净利润亏损达144.42亿元。
尽管世茂的境外债务重组标志着公司走出违约泥潭的一大步,但农业银行转向香港法院的举动表明,重组并未完全化解所有债权人的顾虑,尤其是涉及跨境担保和国内判决执行的复杂性。这可能预示着更多国有银行将采用类似策略来保护资产,进一步放大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这不仅可能加剧银行体系的坏账压力,还反映出整个行业的流动性危机尚未缓解。如果类似案例增多,或将拖累中国经济的整体复苏步伐,需要更多政策干预来稳定市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