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857.93 0.37%
|
深证成指 12696.15 0.99%
|
恒生指数 25184.52 0.74%
|
纳斯达克 21705.16 0.53%
|
日经225指数 42718.47 -0.26%
|
林天心 初级编辑
238 文章
242774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商业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军备扩张是欧洲经济的强心针吗?
2025年08月29日 03:01    
收藏  
举报
当英国武装部队大臣卢克·波拉德在MBDA导弹工厂展示微电子芯片,任其从掌心落下时,这一颇具象征意义的场景成为一个值得玩味的隐喻。这些被称为“导弹大脑”的精密元件,不仅折射出欧洲日益紧张的安全局势,也体现了各国政府试图将安全危机转化为经济机遇的迫切愿望。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中,军备扩张正逐渐成为欧洲多国的共同选择,然而其背后的经济逻辑仍需冷静审视。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洲国家的军事预算呈现明显增长。英国与欧洲导弹集团MBDA签署了价值1.18亿英镑的导弹发射器合同,德国莱茵金属公司计划在未来两年增设8000个工作岗位,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则积极推动军民两用技术的投资。这些动态引出一个关键问题:在安全需求与经济现实之间,军备扩张是否真能提振欧洲经济?
 
从就业数据来看,军工行业确实带来了一定的岗位增加。MBDA去年新增员工2500人,今年计划再招聘2600人;莱茵金属新建的军火工厂将提供500个就业机会;博尔顿导弹工厂预计五年内扩招700人。这些数字在当前就业市场面临压力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也成为政界人士主张增加国防预算的常见理由。英国武装部队大臣波拉德称“国防是增长的引擎”,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欧洲国家希望通过国防支出刺激经济增长的战略考量。
 
然而经济学研究显示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分析表明,军费开支的经济乘数效应实际上低于其他公共投资。具体来说,每投入1美元于国防,仅能带动0.5美元的GDP增长,而教育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回报显著更高。欧盟委员会预测,即使到2028年,军费增加对欧盟经济总产出的提振作用也仅在0.3%至0.6%之间。这一相对有限的贡献令人对大规模军备扩张的经济效益产生疑问。
 
关键在于资金的流向。如果新增国防预算仅用于采购现有装备或购买外国制造的军火,其经济效益将十分有限。真正具有长期回报的是研发投入——历史表明,互联网、GPS、微波炉等重要创新均源自军事科研。但目前欧洲的军备采购仍偏重“即买即用”模式,对创新研发的投入相对不足。德国近期推出的国家安全与国防工业战略以及英国即将公布的国防工业战略都试图扭转这一局面,但其成效尚待观察。
 
资金筹措方式是另一核心问题。研究显示,通过发行国债为军备扩张融资比增加税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更小。这对财政空间较大的德国较为有利——该国刚解除宪法债务限制,承诺将5%的经济产出用于军事建设。但意大利和法国的处境则较为严峻,两国公债规模已超过年度经济产出,英国债务也接近GDP总量。若处理不当,军备竞赛可能加剧债务压力,反而拖累经济发展。
 
此外,军工行业的就业质量也值得关注。虽然政界强调新增岗位数量,但这些岗位的技能要求、薪资水平和发展前景却较少被深入讨论。现实中,许多军工厂招聘的是临时性或低技能岗位,与欧洲近年来流失的高附加值制造业岗位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就业结构的变化可能对经济长期发展带来复杂影响。
 
更值得警惕的是机会成本问题。研究表明,同等规模的资金若投入教育或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长期经济回报可能达到军备支出的两倍以上。当政府将大量资源投入国防领域,意味着其他更具生产性的投资可能被削弱。这种资源错配短期内或许不明显,但长期将影响经济竞争力和创新 能力。
欧洲国家政府正面临艰难平衡:一方面需应对切实的安全威胁,另一方面也要避免陷入经济效率低下的军备竞赛。理想路径是将国防预算更多投向研发创新,促进军民两用技术的转化与应用,同时构建跨国国防工业体系,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提升安全水平,也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历史经验表明,成功的国防投资往往能带来显著的技术外溢效应。例如互联网和GPS技术均源自军事项目,最终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欧洲当前需思考的是如何通过国防投资培育下一代重大技术创新,而非简单增加武器装备数量。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经济实力与欧洲重整军备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此言指出了安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但这枚硬币如何运用,将影响欧洲未来数十年的发展轨迹。军备扩张可能带来短期的就业刺激和安全保障,但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仍需依托更深层的结构改革和创新投入。
 
在安全与发展的权衡中,欧洲需找到适当的平衡点。过度侧重安全而忽视经济效益,可能制约长期发展;仅关注经济而放松安全建设,则可能在面对威胁时陷入被动。这一平衡的把握需要政治智慧,也需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最终,欧洲的选择不仅影响自身经济发展,也可能为其他面临类似困境的地区提供参照。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各国均需思考如何统筹安全与发展两大目标,实现真正可持续的进步。这一过程挑战重重,但也蕴含新的机遇。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逆势增长:南欧旅游业淡季崛起与经济新机遇
   Vicky        2025/08/19 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