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的商场退税柜台,韩国游客朴女士扫描票据二维码,3秒后税款实时到账。这个便捷场景正从上海外滩复制到北京三里屯。
2025年4月起,中国大幅降低离境退税门槛,从500元降至200元,覆盖商店数量激增,叠加47国免签政策,退税柜台前排起了国际纵队。
上海市政府最新数据揭示了惊人的增长势头:2025年上半年,入境游客推动免税品销售额同比飙升85%,其中“即买即退”交易量更是暴增28倍。北京市场同样火热,新华社监测显示,面向国际游客的免税品月均销售额稳稳站上1亿元关口。
精准的政策组合拳正在重构消费地图。签证便利化成为核心引擎,47国公民免签入境政策直接拉动客流暴涨:上半年上海接待425万人次入境游客,同比增长38.5%;北京入境游客达246万人次,增幅高达48.8%。
携程联合创始人梁建章指出,中国入境游已恢复至疫情前70%-80%的水平,但他认为更大的价值金矿尚未被充分开发。
他特别指出:“我国入境游收入仅占GDP的0.5%,若能达到美国1%-2%的占比水平,意味着将释放出1至2万亿元人民币的巨大市场增量空间。”这凸显了入境旅游对中国经济的潜在拉动作用远超当前表现。
尽管在支付、签证等基础服务环节已有改善,影响游客体验的短板依然突出。梁建章直言,外国游客面临的网络访问限制如同一道无形的栅栏,海外推广的声量不足削弱了目的地的吸引力,而对于非免签国家在线签证服务的缺失,更让潜在客群望而却步。
当全球旅游目的地都在提升精细化服务以争夺客源时——例如新加坡樟宜机场用多语种服务争夺转机旅客,日本百货提供免税品直送酒店服务——中国免税市场要真正与国际接轨并赢得竞争,提升精细化服务能力将是下一阶段的关键王牌。
全球奢侈品柜台悄然发生的变化,无论是东京银座店员苦练中文,还是巴黎老佛爷柜员学习微信支付,其背后涌动的是对中国这个万亿级消费市场重新洗牌的预判与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