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正处于一个新的政治拐点。随着阿努廷·参威拉军(英文名:Anutin Charnvirakul,中文名:陈锡尧)于上周五经议会确认成为该国第32任总理,东南亚第二大经济体又再一次进入到未知的政治航道。
这位58岁的政治人物长期以谨慎和务实著称,他的上台不仅反映了泰国议会90年来首次出现少数派政府的特殊局面,也折射出泰国深层政治结构的失衡。
严格的说,阿努廷的当选是一项政治交易。他领导的泰自豪党(Bhumjaithai Party)仅有69席,却在490名议员的表决中收获了311票支持,其中143票来自最大在野党人民党(People’s Party)。
这意味着泰国在未来四个月内将由一个临时性的少数派政府来治理,并肩负起两大任务:一是推动修定军政府时期的宪法,二是解散议会,为新的大选铺路。
在泰国的政治版图中,少数派政府从来不是政治常态。所以,阿努廷的成功,恰恰印证了他在泰国高度分裂的政治版图中不断“变色”的能力。
他曾在2004年至2006年间效力于他信政府,随后在2019年加入军方背景的巴育(Prayuth Chan-ocha)内阁,又在2023年投向为泰党(Pheu Thai)主导的联合政府。
今年6月,因通话丑闻引发的信任危机后,阿努廷退出了联合政府,令其陷入少数地位,却最终在宪法法院裁定佩通坦道德违规后,为自己登顶创造了条件。
阿努廷被认为是典型的“权力的掮客”——缺乏坚定的意识形态立场、积极挖角他党议员,以及在联盟之间灵活倒戈的“政治务实主义”。正因如此,阿努廷和他的泰自豪党能够在多极化的泰国政治格局中屡次站到关键节点。
阿努廷的执政形象在国内既有亮点也有争议。他在担任公共卫生部长期间推动了大麻合法化政策,认为可以为泰国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收益,并分发100万株大麻苗至家庭。然而,由于监管缺失导致无序扩张和青少年接触风险,该政策也饱受批评。此外,他在新冠疫情期间被指责未能及时获取疫苗,而近期又被卷入参议员选举不公及土地纠纷。
但在其外交政策上,阿努廷的务实路线可能让他赢得加分。特别是在中美战略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尤其如此。泰国一直是东盟核心国家,也是美国在印太战略中的重要盟友,又与中国保持着高度紧密的经贸与投资关系。
作为华裔后代的阿努廷多次强调,泰国不会在大国博弈中选边站,而是会“最大化国家利益”。但同时,他也多次在与美方会谈中重申双方的合作对地区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在与中国官员的交流中则希望进一步扩大在高铁、基建和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
中国是机会,美国是保障,阿努廷的游走型风格灵活地在两者之间谋求平衡。阿努廷的胜算在于,他既能给国内选民希望,也能让中美双方都觉得泰国仍是可靠的合作者。不过,由于他的华裔身份,以及包括对中国血统的认同可能成为其他党派攻击的对象,这对他四个月后的大选产生影响。
所以,未来四个月将是对这一阿努廷政府的最大考验。反对党仍可能利用不信任动议来制造政治震荡,如果成功,这将成为泰国历史上首次通过不信任案推翻政府。而对于阿努廷而言,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既推动制度改革,又为即将到来的大选积累政治资本。
一位长期追踪泰国政治的评论家认为:阿努廷只需要做三件事就可以赢得四个月后的大选——给民众带来希望,推出可落实的政策,并保持清廉。但在一个屡屡被军事干预、司法裁定和党派斗争撕裂的国家,这三件事或许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