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第一性原理如此重要?
马斯克在不同的商业领域都非常成功,但他并不是针对不同的领域提炼不同的方法论,而是把同一种底层思维应用到不同的领域。
对于马斯克而言,这个底层思维就是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就是用物理学的角度去看世界,一层一层拨开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一层一层往上来走。
生活当中,人们总是喜欢类比思维,别人做了什么,我们也要跟随去做,这是从众效应。
如何打破从众效应呢?恰恰是物理学的思考方式可以让我们回归到问题源头,去发现一些反直觉的东西。然后对问题进行拆解,进而实现组合式创新。
马斯克认为,如果一件事情在物理上是可能的,那就一定可以实现。如果中间卡壳了,也只能是被某个物理上的局限给堵死了。
他早期的下属曾调侃:“埃隆会拿秒表记录自己敲键盘的速度,用总代码量除一下,然后按这个时间给我们下任务”。
“第一性原理”看起来过于极端,或是过于天真,它暴力地取消了现实的复杂性。
但这种剃刀般锋利的思维方式,往往可以从迷雾中抓住本质,单刀直入,简化目标。
马斯克在清华大学和钱颖一教授的对话中,描述了物理学的第一性原理。
接下来,我们就能看到马斯克在不同领域,如何通过反复运用相同的第一性原理去实现商业创新的。
首先是用第一性原理发现了使命。
但与众不同的是,马斯克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思考自己的使命,可以说,他一生的事业几乎都是他使命的副产品。
那他是如何发现自己使命的呢?就是顺着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往下挖。
他觉得他一直有一种存在的危机感,读大学时,他选了大概五个方向,认为对人类未来影响最大:互联网、可再生能源、太空探索、人工智能及重组人类基因。
你会惊讶地发现,他的使命果然引导着他的事业,这几个方向就是他后来在做的。
更不可思议的是,以上所有这一切其实都是为了“移-民火星”做准备。当看到这四个字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有点像科幻小说一样?你会觉得他的钱可能实在没处花了,随便搞一个业余爱好而已。
但是,前面我们也看到了,他在极为认真地做“移-民火星”这件事。
为什么要“移-民火星”呢?
他的理由非常有意思。他认为,历史上,地球已发生过5次物种大灭绝,每一次都有大量的物种灭绝。历史上的物种种类有20亿之多,到今天却寥寥无几。而根据历史做一个推演,未来5000万年内,很有可能再发生一次地球物种大灭绝。
他认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为人类的物种做一份复制,最适合放在哪里呢?目光所及的地方就是火星。这就是他讲的移-民火星的意义。
他还有一个具体的目标:40~100年后,要帮100万人移-民火星。
为什么是100万人呢?
马斯克计算,如果有100万人到了火星上,足以帮助人类繁衍下去,即使地球被毁灭掉,那100万人也可以继续在火星生存,或者继续移-民更远的地方。
他说我能做到它,只要想到这件事情,任何目标我全能做到。
所以,当你用第一性原理去找你真正的使命,它将牢不可破,有足够长的周期。
"移-民火星"的三个阶段
接下来,马斯克把“移-民火星”这个大目标拆解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得发明火箭。他从来没做过火箭,也没人相信他能做火箭,所以一开始他只能花自己的钱,但那些钱用来发射火箭杯水车薪。
所以他第一阶段的火箭很小,“猎鹰一号”的载重量只有一吨。
第二阶段是实现太空旅行。这时他需要开发更重的火箭,比如“猎鹰九号”“龙飞船”“重型猎鹰”等。
第三阶段就是移-民火星。
在实施这个“三步走”计划的过程中,马斯克遇到了诸多的困难,但是基于物理学的第一性原理思考方式帮助他多次起死回生。
在创办SpaceX之前,所有人都劝他火箭成本太高了,创业公司无法承担。
马斯克首先想到的是找承包商购买火箭,他和朋友先后考察了美国麦道公司、欧洲阿里安航天公司,然而对方给出的报价动辄就是上亿美元,这极大超出了他的可承受范围。
后来,有人介绍,俄-罗-斯有一种洲际导弹经改装之后可以当火箭使用,费用只需要几百万美元,马斯克便第一时间杀到了俄-罗-斯。
跟俄-罗-斯人打交道,不会喝酒肯定是不行的,马斯克经历了一轮又一轮伏特加烈酒的洗礼,生意却还是没谈成,原因很简单:俄-罗-斯人坐地涨价了。
马斯克很生气,他准备自己造火箭。
要知道,他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关于火箭的知识是零,那他怎么做呢?
他从朋友那里借来了《火箭推进原理》《天体动力学基础》《燃气涡轮和火箭推进的空气动力学》等所有跟火箭与推进器相关的专业书籍,并迅速地将这些知识消化吸收。
然后用拆解的方式,看看制造火箭的成本分布,发现原材料其实没多少钱,发射燃料的成本大概只占2%而已,所以火箭里最大的成本就是火箭本身。
在制造特斯拉时,马斯克也用到了这套方法,追根溯源后发现电动车的最大成本来自电池组件。当研发团队参考市场上电池组件的市价评估其成本要600美元/千瓦时,马斯克通过“第一性原理”思考,将电池拆解为各种金属元素以及其他成分,再对电池组件的生产流程、产地、供应链等进行组合式创新和不断地迭代优化,最终他发现,从伦敦金属交易所购买锂电池组的原材料,组合在一起,只需要80美元/千瓦时。
在马斯克之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火箭发射出去爆炸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马斯克却认为,汽车是可以重复利用的,轮船可以重复利用的,为什么火箭不能重复利用呢?
一个民营企业居然提出了新的理念——可回收火箭。这个理念出来并实现以后,SpaceX火箭的发射成本是行业标准的1/5,未来几年将会降到1/10,比美国、俄-罗-斯、中国的火箭发射成本都低。
此前小布什时代曾经做过火箭移-民成本测算,认为如果把一个人送到火星大概需要100亿美元,马斯克觉得太贵了,他想把这个价格降为单程20万美元。
他怎么做呢?
又是组合式创新,把基本要素拆解成燃料可以重复利用、在轨道里补给燃料、在火星生产燃料等。
基于以上的分解,就必须要发现一种原材料,地球有,火星也有,同时又能做火箭运输的原材料的,他也找到了。
做不到的怎么办?马斯克说,只要有一个目标,哪怕我现在还不知道怎么做,但是我一定能够找到解决方法。
未来创新者必备的思考方式
但是,第一性原理方式的背后是极度的孤独。因为如果你真的相信第一性原理,会坚守自己的方向,这只会带来极度的孤独。
因为人脑并不是按照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去运行的。认知科学大师侯世达一直认为,大脑是依照着类比的模式去理解这个世界的,而不是依照机器的逻辑运行。用人脑去进行第一性原理的思考,就像是在一台macbook上运行windows系统。
除非,你不是人,而是一个AI。又或者,你训练自己像一个AI那样思考。
马斯克在后天有意识的去训练这种思维,他的下属发现,越是面对惊人的压力,马斯克越能够把自己的理性精神精炼到极致,不让任何“非物理性”的因素迷惑自己的决策,即便每天只睡4个小时。
马斯克在SpaceX能够做到纳米级的管理,什么叫纳米级的管理?细到每一个螺钉,材料、型号了如指掌。
即便如此,任何新的火箭发射都需要10多次失败才有可能成功。果不其然,2006年SpaceX第一次发射失败了,2007年第二次发射又失败了,2008年第三次发射又失败了,马斯克的钱马上就没掉了,没有人相信他,没人可以给他钱。
在极度的压力之下,马斯克把方案拿来重新看,三个月之后的第四次发射终于成功了。
马斯克其实是一个极其糟糕的人,性格暴躁,让周围的人非常痛苦,爱情也非常不顺利,几任妻子离他而去。有一次一个记者在采访他时,他都哭了,说“能不能给我介绍女朋友?”因为所怀甚大,所想甚深,所以极度孤独。
所以,如果你真的像马斯克这样思考,就会走向一个极度孤独的道路。没有谁能真正帮你,没有谁能真正理解你,你就只有做的事情本身,所有情感都倾诉到那上面。
如果你今天问马斯克“移-民火星”这件事能不能成功,其实一点也不重要了,就像哥白尼说的,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这句话对吗?当然是错的,可是这个错误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提醒我们,地球只是宇宙的一小部分,我们应该往外看,这个思维特别重要,只要你往外看,你很快就知道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
那扇窄门被打开了,而打开窄门的人,其实最了不起。
马斯克为什么这么厉害?
我们的教育常说,要成为世界级专家,需要在一个领域里深挖。而马斯克打破了这个准则,他在本科就学了两个专业:商科和物理,之后去学习火箭科学、工程学、物理学、人工智能、太阳能、能源等领域。
他有一种迁移式的学习方式——把知识拆解到基本原理层面去进行迁移,连学习都是第一性原理的学习方式,只要拆到足够根基就可以转移到新的领域里面去。
所以他在不同领域应用了同样的第一性原理,在互联网界创办最大的网络支付公司PayPal;在能源界创办房屋共享能源公司SolarCity;在汽车界创造特斯拉;在航空业创办SpaceX;在科技界创办开放AI的OpenAI......
只有运用第一性原理,具有了可迁移性,才能进入这么多领域。
学习未必一定要学习细枝末节,但是必须要学习最根基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