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常常被誉为“数字黄金”,一种对冲法币贬值、通胀和经济不确定性的终极资产。它承诺去中心化、稀缺性和长期价值存储功能,类似于黄金在传统金融中的角色。然而,在2025年的当下,比特币的价格动态却揭示了一个更复杂的现实:早期持有者——那些被称为“OG”(老炮)的比特币先驱们——正在通过持续的抛售和高抛低吸策略,成为价格上涨的重大阻力。这不仅仅是短期市场波动的问题,它可能深刻影响比特币演变为“数字黄金2.0”的叙事。
OG的起源与动机:从信仰到现实获利
比特币的早期采用者,如中本聪的追随者,本应是坚定的“Hodlers”(持有者),他们视比特币为革命性技术而非投机工具。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许多OG通过2010年代初的挖矿或参与早期项目积累了海量比特币。例如,中国知名的比特币推广者宝二爷(Guo Hongcai),手握大量早期比特币,却在关键节点选择卖出以改善生活质量。同样,Blockstream的创始人Adam Back,虽然公开宣称未卖出比特币,但已将部分持仓转化为公司股份或其他合规、流动性更高的资产。这些行为并非背叛信仰,而是理性选择:OG们早已在账面上坐拥巨额收益,无需等待比特币再翻几倍或十倍,就能实现财务自由。
正如Cointelegraph的分析师James Check最近指出,长期持有者正以创纪录水平获利了结,每日实现收益高达17亿美元,而旧币重新进入流通导致“复活供应”达到每日29亿美元。这股卖压并非来自市场操纵或外部压制,而是“老派的卖家”——那些持有比特币数年甚至十年的OG们。Check的图表显示,已花费币的平均年龄在本周期中持续上升,证实了这些长期持有者正是卖出的主力军。Crypto投资者Will Clemente进一步补充,这种抛售本质上是供应从OG向传统金融(TradFi)机构的转移,这在链上数据中清晰可见。
更复杂的是,一些OG一边公开鼓吹比特币的高价潜力,一边在幕后砸盘或做空。他们的动机显而易见:通过制造恐慌性下跌,他们能以更低价格回购筹码,同时锁定现金利润。这是一种双赢策略——既增加比特币持仓,又积累 fiat 财富。Galaxy Digital CEO Mike Novogratz在最近的访谈中坦言,许多比特币老手终于决定“买点东西”,如游艇或体育队股份,他们只是“消化这种周转”。Novogratz确认,当前可见的供应主要来自“老OG”和矿工,这强化了OG作为市场主导力量的角色。
与黄金的对比:为什么比特币尚未成熟为“数字黄金2.0”
比特币的设计初衷是作为法币贬值的对冲工具,其固定供应量(2100万枚)和 halvings(减半)机制本应确保其稀缺性类似于黄金。然而,2025年的市场表现却远逊于黄金:比特币价格徘徊在11万美元附近,而黄金作为传统避险资产,今年已稳步上涨。关键差异在于持有者行为。黄金的主要持有者——央行、主权基金和机构投资者——鲜有频繁砸盘或高抛低吸的动机。他们视黄金为长期储备,不会轻易扰乱市场以追求短期利润。
相反,比特币的OG们已成为价格上升的阻力。做市商和这些巨鲸通过控盘操作,放大波动性。比特币在2021年的牛市中,曾经历超过50%的年内回撤,却最终冲顶新高。这提醒我们,即使在牛市中,20-30%甚至40-50%的回调都可能发生。初期进场的新投资者不应因OG的夸张价格预测(如“比特币将达百万美元”)而过度乐观。这些预测往往是烟雾弹,掩盖OG们在高位减持的事实。
如果OG持续高抛低吸,比特币的波动性将难以平抑,这直接挑战其作为“数字黄金2.0”的叙事。数字黄金2.0应代表一个更稳定的生态:机构主导、全球采用、低波动储备资产。但当前,OG的抛售压力正阻碍这一转型。Check强调,这种卖侧压力“尚未被广泛重视”,它是当前阻力的源头。Bitcoin每周收盘持稳在10.87万美元支撑位上,分析师Rekt Capital认为,维持稳定可能推动价格向12万美元以上反弹。但如果OG抛售不止,这种反弹将脆弱不堪。
长期影响:矿商困境与比特币的可持续性
更令人担忧的是,OG抛售对比特币生态的长期影响。如果比特币在本轮或下轮周期未能创新高,而产量减半机制继续推进(下次减半预计在2028年),矿商将面临巨大成本挑战。矿商是比特币网络的支柱,他们维护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但持续低价或高波动将挤压利润率,导致小型矿商退出,网络集中度上升。这反过来削弱比特币的去中心化叙事,进一步远离“数字黄金”的理想。
最终,OG抛售不是比特币的终结,而是其成熟过程中的阵痛。TradFi机构的流入(如Clemente所述)可能逐渐稀释OG的影响力,推动更稳定的持有模式。但新投资者需保持警惕:比特币的道路崎岖,OG的“老炮”策略可能延长其通往数字黄金2.0的旅程。或许,只有当OG完成他们的“消化周转”,比特币才能真正起飞——但在那之前,耐心与风险管理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