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635.13 -0.12%
|
深证成指 11128.67 -0.26%
|
恒生指数 24858.82 -0.89%
|
纳斯达克 21450.02 0.98%
|
日经225指数 41820.48 1.85%
|
Relay Bits 站内编辑
559 文章
395469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区块链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原来,智能合约是这么诞生的……
2019年11月06日 00:00    
收藏  
举报

智能合约的起源

智能合约一词是由大神尼克·萨博(Nick Szabo)在1994年提出的,他倡议可将交易条款以程序自动化处理,为了阐释这个概念,他举了自动贩卖机当例子:

如果使用者投入10元且按A按钮,贩卖机就掉出矿泉水;

如果使用者投入20元且按B按钮,贩卖机就掉出咖啡;

如果使用者投入30元且按C按钮,贩卖机就掉出方便面。

这很好理解,当使用者跟自动贩卖机互动时,只要满足特定条件,就会有相对应的价值转移产生(钱换各种零食),这一切都透过电脑的软硬体自动化执行,无须借由第三者的协助,这就是智能合约的概念。

事实上刚读到这段智能合约的起源时,我跟上面那位读者一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东西很稀奇?不是现在就有了吗?

智能合约起源

如果以自动贩卖机的这个概念为基础延伸下去,

ATM是智能合约(我验证身份就可以领钱);

在iTunes上买专辑也是智能合约(我付钱拿电子专辑);

在线上游戏买虚宝也是智能合约(我付钱拿虚宝);

后来了解更多之后,才发现这样的想法是刚好被尼克·萨博的举例给绑住了,自动贩卖机只是一个让大家理解「条件满足就自动执行」的例子。事实上,尼克·萨博所设想的应该是一个平台,能够让人们透过某种共通的软件工具,让大家可以把交易的条件表达成自动执行的代码,做到自动化的「价值转移」。

如果只看自动贩卖机的例子的话,智能合约的确可以用中心化的系统来处理,但要实现尼克·萨博的理想,必须要有一个平台用来储存程序代码并运行程序,问题来了,既然牵涉到「价值转移」,就攸关大家的利益,那平台到底该由来谁运行?

点击关注币海启行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2023年高点后9天,锁定在DeFi的价值跌破500亿美元
   流动的沙        2023/04/24 01:57
美国财政部首次发布DeFi风险报告 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吴说区块链        2023/04/07 06:00
DeFi经济强劲增长,市值在30天内暴涨780亿美元
   流动的沙        2023/01/18 01:49
USDT疯狂增发的背后,为什么其价格就是不涨?
   币海独步者        2020/04/17 03:45
密码朋克的21世纪
   Raoul        2019/02/05 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