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区块链 >  是什么促使机构和公司也开始陆续囤币了?
是什么促使机构和公司也开始陆续囤币了?
 币海独步者    
2020年11月18日 06:50
  收藏
   

在比特币第三次减半的6个月后,我们看到了币价即将开始大幅增长的迹象。大部分囤币的比特币爱好者们(Holders)预计比特币的价值将上涨10倍。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仅仅意味着巨大的投资回报。但对于将比特币作为储备资产的上市公司来说,他们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囤币的回报

根据 Bitocin Treasuries 的数据,有15家上市公司选择使用比特币作为储备资产。

当你仔细观察这些公司时,你会发现它们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主要目的是通过挖矿,数字资产持有或区块链技术活动持有比特币的公司;一类是在其主要业务活动之外,将部分资金购买比特币作为储备资产的公司。

据我所知,目前只有两家公司属于第二类。这两家公司分别是 MicroStrategy 和 Square,他们从今年都开始购买比特币,所以对于主营业务并不是加密货币相关领域的公司来说,比特币仍然还属于新鲜事物。

是什么促使机构和公司也开始陆续囤币了-1

当然,这也意味着我们没有太多的数据来进行分析,但我们仍然可以做一些观察。

上图中的1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大量的财务信息。因此,通常评估他们购买比特币的平均价格,我们可以估计到目前为止他们所持有的加密资产到底增长了多少。

通过来自 Bitocin Treasuries 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

那些在比特币第二次减半(每个区块产生的比特币奖励减少一半)到今年上半年购买比特币的公司,现在已经至少获得了1倍到4倍的投资回报。

Coin Citadel 在比特币第二次减半的指数增长阶段之前买入了大量的比特币,目前其持有价格已经上涨了43倍。

在足够长的时间范围内,没有人会在意其购买的比特币是否会在短期中赔钱,那些成功度过整个减半周期的人获得了巨大的回报!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待比特币的,但是如果我必须向公司董事会推荐比特币作为储备资产,我会提出两个主要论点:

从设计上讲,比特币是一种对冲通胀的工具。如果我们想要至少保持现金储备的长期购买力,我们需要将其转换为比特币。

与此同时,如果我们在这个减半周期开始的时候购买比特币,我们可以在交易中获得10倍的回报。

人们肯定会要求你拿出些证据来支持上述说法。这方面有很多相关的研究,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一组图表。

是什么促使机构和公司也开始陆续囤币了-2

有趣的是,如果有相当数量的公司被这些论点所说服,他们将希望在我们仍处于减持周期的第一阶段时买进大量的比特币,以获得币价潜在的上涨机会。

但是,这些公司的购买行为很可能会成为推高比特币价格的另一个催化剂。这可能是他们的购买力在比特币价格上涨上发挥作用的动力。

数据似乎表明,比特币目前的价格波动是由投资者在现货市场购买比特币,并将其充值到自己的钱包中所推动的。

是什么促使机构和公司也开始陆续囤币了-3

这其中有多少公司买入了比特币放入呢?

确切的数字我们也不清楚,但如果未来几个月有更多公司宣布将比特币作为储备资产,我也不会感到惊讶。

现阶段,这些上市公司面临所的一个大问题是:

使用比特币作为储备资产对公司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们还没有足够多的数据来回答这个问题。

但是我们可以做一道有趣的算术题,我们可以为每一家公司计算当一枚比特币的价值到达多少时,这些公司手里币的总价值就等同于公司当前的市值。

以 MicroStrategy 为例,目前该公司的市值为12亿美元,它拥有38 250枚比特币。这意味着一旦比特币的价格达到3万美元,该公司手里持有的比特币资产将与其市值一样高!

而另一家市值82亿美元的公司 Square 仅持有4 709枚比特币。这意味着每枚比特币的价格需要达到1 800万美元的价格时,其手里的比特币才能达到该公司的市值水平。

考虑到这一点,你可能会认为,比特币价值的上升对 MicroStrategy 的影响要大于它对 Square 的影响。但我们会看到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是什么促使机构和公司也开始陆续囤币了-4

结论是什么?

买比特币就对了,这个结果是那么地显而易见。

如果你是个个人投资者,你不需要费尽周折,说服公司董事会这是个好主意。你现在要做的就是抢在机构投资者前面,参与比特币的不对称押注。


相关文章:

人们对比特币有6个最常见误解,富达的回应来了!

比特币连涨两日突破17000美元,区块链概念股集体上涨

比特币节节攀新高 你贪婪了吗?

中国在比特币矿业的领先地位将受到挑战

编辑: 币海独步者
更多财经请关注 WX: Chaocaijing123456
币海财经: 全球财讯门儿清 https://www.bihai123.com/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