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内部消息人士透露,中国监管部门正敦促本土主要半导体企业优先选择在大陆资本市场挂牌,以加强对这些关键企业的投资结构把控。这一策略被视为在中、美半导体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北京方面加速本土芯片产业链发展的关键举措。
根据《国际金融评论》(IFR)的报道,长鑫科技——作为国内DRAM存储芯片领军企业长鑫存储的控股方——原本计划今年上半年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然而,从7月份开始,该公司已转向与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证券合作,启动A股上市的预备辅导工作。知情者表示,这一转变是响应监管机构的指导意见而做出的。
目前,长鑫科技的上市辅导备案尚未公布具体交易所、估值目标或融资额度。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公司内部评估市值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并倾向于在上海科创板上市。根据中国证券法规,公开发行股份占比不得低于总股本的10%,因此预计融资规模将达到约200亿元人民币。
一位知情人士解释道:“监管部门对香港IPO持谨慎态度,主要担心难以准确追踪境外投资者的资金背景,尤其在中、美芯片博弈升级的当下,不愿看到大量股权落入美国资本之手。”
此外,该人士补充,通过A股渠道上市,能让监管层更有效地监控股东构成。因为海外投资者主要需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渠道进入市场,而这一机制设有严格的审查和限制。
此前,路透社曾报道,随着美国预计将进一步收紧对华高端芯片出口管制,中国本土芯片需求有望激增。在此背景下,两家人工智能芯片初创企业——摩尔线程和沐曦——已于6月30日向上海证券交易所递交科创板IPO申请,拟合计募集资金120亿元人民币。
从自由市场的视角来看,这一监管举措虽旨在保护国家战略产业,但可能限制了企业的融资自由和全球资本的流动。在一个理想的自由市场环境中,企业应有权选择最优的上市地点,以最大化股东价值和吸引多元投资。这类干预或许短期内能增强本土控制和产业韧性,但长远而言,过度管制可能抑制创新活力和市场效率,因为真正的技术进步往往源于开放竞争而非封闭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