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于2025年8月5日正式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这是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后的一项具体举措。该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即大班)在园儿童的保育教育费。免除标准将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执行,同时强调要统筹公办和民办幼儿园的补助政策,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等群体的政策衔接和兜底保障。 这项政策旨在回应民生关切,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并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
该政策标志着中国学前教育公平理念的深化和实践路径的升级,对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中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已达92%,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超过91%,但家庭育儿成本仍是生育意愿的制约因素。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可进一步提高入园率,减轻中低收入家庭负担,促进社会公平。例如,一年保育教育费的免除可能为每个家庭节省数千元(视地方标准而定),这将直接惠及数千万幼儿家庭,并有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专家认为,这不仅是民生工程,还能提升幼儿园办园质量、改善教师待遇,并通过动态监测评估确保可持续性。
我们知道,中国近年来面临明显的幼儿园关闭潮。因为,中国少子化的趋势,新生人口持续下降,如今每年不足1000万(如2024年出生人口不足900万),导致适龄幼儿数量锐减。根据教育部数据,2024年全国幼儿园数量已较前一年减少约2万所,教师流失24万名。专家预估,2025年可能关停2.6万所左右,到2030年幼儿园总数或降至16.37万所左右,每年平均关停1.5万家。
一些家庭因费用(保育教育费年均数千元)犹豫送孩子入园,仍有8%的孩子没有进入幼儿园的。如今,免除大班费用的政策等于直接降低入园门槛,鼓励更多家庭选择公办园,尤其中低收入群体。这可能增加大班生源,稳定部分幼儿园的运营,避免因招生不足而关停。
就在7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印发了《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也就是,“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每孩每年3600元,直至年满3周岁。不区分一孩、二孩或三孩,补贴对象须具有中国国籍,由父母一方或其他监护人向婴幼儿户籍所在地申领,主要通过线上信息管理系统申请。 ”
这两项政策均为2025年生效,我们结合俩看,这是中国应对人口挑战、降低育儿成本的系列举措的一部分。免费学前教育聚焦3-6岁阶段,育儿补贴针对0-3岁婴幼儿,二者衔接形成从婴幼儿到学前的连续支持,这有助于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这些政策预计将释放消费潜力、刺激相关产业需求,对A股市场产生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生育链、儿童消费和教育相关板块。短期内,市场已出现概念股异动,如母婴股大涨;长期看,有助于拉动内需,但效果取决于生育率实际响应和配套措施。根据市场分析,这些政策可能带动千亿级补贴资金,乘数效应下刺激3000亿元以上消费。
具体来讲:
母婴用品/婴童概念板块。补贴直接降低0-3岁婴幼儿养育成本(年均约2.5万元,补贴覆盖14.4%),释放家庭消费潜力,尤其下沉市场受益。免费学前教育进一步衔接3-6岁阶段,整体提振儿童产品需求。 在政策公布后,相关股集体大涨,如贝因美、阳光乳业、爱婴室、诺邦股份涨停或翻倍。机构看好母婴连锁零售业绩弹性。 在奶粉、尿布、玩具(包括AI玩具)、服装、婴童护理用品。预计带动消费乘数效应,机构称下沉市场更敏感。
食品饮料/乳制品板块。补贴针对婴幼儿,奶粉等核心开支占比高(约占养育成本的显著部分),政策直接拉动需求。结合免费学前教育,儿童营养品消费有望持续增长。 乳业股如阳光乳业、贝因美等异动大涨,市场视之为“回暖”信号。 婴配粉、儿童食品。机构估算补贴年化1200亿元,对居民消费拉动0.2%。
教育/学前教育板块。免费政策启动200亿教育装备市场,利好幼儿园基础设施升级;补贴间接鼓励生育,增加学龄儿童基数,推动托育服务需求。 托育教育、三胎概念股催化,部分教育装备股受益。 利好教育装备、在线学前教育、幼儿园运营商(公办优先但民办补助跟进)。预计提升办园质量,带动投资。
医疗保健/生育相关板块。政策“投资于人”信号强,提振生育意愿,增加妇幼保健、辅助生殖需求。补贴覆盖所有孩次,不设限制。 辅助生殖股可能间接受益,市场关注生育链延伸。受益的行业,妇产医院、儿科医疗、疫苗。长期看,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
消费板块整体(包括儿童消费)。补贴+免费教育形成连续支持,预计拉动社零0.2个百分点,惠及2000万家庭。降低育儿压力,刺激中青年消费。 股市的消费ETF等微动,机构看好内需反弹。 相关的受益行业,儿童娱乐、服装、旅游。华西证券称下沉市场更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