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管理局的例行数据发布掀起波澜:外汇基金以1940亿港元(247亿美元)的半年盈利刷新尘封二十余年的纪录,同比增幅高达76.6%。
截至6月末,这只管理着4.297万亿港元资产的"财政盾牌"总规模年增8%,其单季度1152亿港元的收益爆发力,更终结了去年末203亿港元亏损的阴霾。
市场变局中的精准布局是关键胜负手。当恒生指数凭借20%的涨幅跻身全球表现最佳股指时,外汇基金的本地股票持仓录得229亿港元收益,较去年同期激增近四倍。
"中国科技股在AI竞赛中的价值重估,叠加内地资金南下的洪流,共同推升了港股估值。"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在财报解读中,将关税谈判进展与全球股市联动视为信心修复的底层逻辑。
债券市场的稳定表现同步贡献了753亿港元收益,较去年同期的579亿显著跃升。更具戏剧性的是外汇战场——非美元资产增值带来568亿港元回报,与去年163亿亏损形成强烈反差。
美元指数10.8%的颓势,让外汇基金在货币波动中精准捕获机会窗口。即便在长期投资领域,海外房地产项目也交出120亿港元的季度成绩单,印证多元化资产配置的韧性。
创纪录的收益直接充盈特区财政储备。上半年向政府财政储备的注资额增至85亿港元,而这只"超级基金"更重要的使命在于捍卫货币稳定。
今年五月至今,金管局七度入市干预,累计抛售116亿美元、吸纳911亿港元,只为维系施行四十年的联系汇率机制。当港元拆息较美元低3个百分点的利差诱使套利资本涌动时,外汇基金既是收益收割机,更是金融防波堤。
从1935年诞生时保护发钞信用的初心,到如今穿越牛熊的市场压舱石,外汇基金在主权财富管理范式进化中证明:审慎与灵活并非矛盾体。当全球央行在通胀与衰退间走钢丝,这只拥有港股、海外证券、债券及地产四大引擎的基金,正用净值曲线讲述危机中的生存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