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香港住宅成交量连续六个月保持在5000套门槛之上,市场开始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性反弹。八月5291套的成交数据,虽然环比下降8.2%,但同比大幅上升45%的表现,揭示出市场正在发生本质性变化。纵观今年1-8月,42279套的总成交量创下四年来同期新高,印证了市场底部的确立。
这轮复苏的真正推动力来自多维度的市场重构。政策层面,400万港元以下住宅印花税的下调直接刺激了刚需入场;金融市场层面,港股今年以来的强劲表现提升了投资者信心,而与Hibor挂钩的房贷利率虽然近期攀升,但在美联储降息预期下,市场普遍认为利率压力即将缓解。高盛预测的连续降息路径,正在为香港楼市创造更宽松的信贷环境。
美联集团预计全年成交量将增长13%至64000套的判断,背后是对市场结构性变化的敏锐把握。一方面,租金持续上涨使得购房的性价比凸显;另一方面,价格调整到位让更多买家愿意入场。这种需求释放不是孤立的,而是政策、金融、市场三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此同时,机构分析指出,本轮复苏呈现出明显的"量先价后"特征,即成交量持续回暖后,房价才开始稳步回升,这表明市场基础更为健康。
与此同时,商业地产市场也显现回暖迹象。八月包括写字楼、商铺在内的整体物业成交虽环比下降10.4%,但同比仍增长37%,说明投资者信心正在恢复。业内对九月交易量突破7000宗的预测,进一步强化了市场预期。分析认为,月中可能的降息和经济企稳迹象将成为额外助力。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物业类型的表现出现分化,住宅市场复苏势头明显强于商业地产,这反映出当前复苏仍以自住需求为主导。
值得注意的是,这轮复苏的韧性正在接受考验。虽然机构预测下半年房价将上涨2%,但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市场真正需要的不是短期刺激,而是建立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本月将发布的《施政报告》中可能包含的楼市政策,或将决定这轮复苏能否持续。此外,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本地就业市场的稳定性以及潜在供应量等因素,都将影响楼市复苏的可持续性。
从更深层次看,香港楼市正处在寻找新平衡点的过程中。成交量回升只是表面现象,其背后反映的是市场参与者对香港经济前景的重新评估。当住宅、商业地产同步回暖,当政策与市场形成良性互动,香港楼市或许正在书写新的发展逻辑。这个逻辑不再建立在过往的单边上涨预期上,而是基于更理性、更多元的市场认知。市场正在从政策驱动转向价值驱动,投资者更加关注物业的基本面价值和长期收益潜力,这种转变可能为香港楼市带来更加稳健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