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总统专机上向媒体谈及美日关税谈判时表示:“无法确信是否能达成协议。我们要日本支付的关税是 30% 或 35%,或者是由我们美国所决定的数字。”
特朗普政府与各国及地区的关税交涉缓冲期将于 7 月 9 日到期。美国华府时间 1 日,面对媒体 “是否会延期” 的提问,特朗普回应:“不考虑延期。” 他同时透露,将把美国确定的关税税率告知多个国家。
他提到:“我们已和日本展开谈判,他们(日本)态度非常强硬,说到底是被惯坏了。”
谈及日本缺米的情况时,特朗普批评道:“日本明明很渴望得到米,却不接受(美国产的)米。” 他还老调重弹地指责:“他们不买美国车,却向我们出口数百万辆。”
特朗普表示,美日虽拥有很棒的同盟关系,但贸易领域的做法极不公平。“那样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他强调,“我要做的事,已经写信告诉他们(日本)了。”
他进一步明确:“已告知日本,我们的要求是你们(日本)办不到的。我们要你们支付的关税是 30% 或 35%,或者是由我们美国所决定的数字。”
特朗普还指出:“美日之间的贸易逆差非常大,这对美国人民极不公平。”
据悉,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与特朗普政府官员至今已七次赴美磋商关税问题,但在汽车关税谈判上始终未能达成共识。
美日关税谈判破裂风险及美国加征关税的举措,已对日本市场产生多维度冲击,具体影响可从以下层面展开分析:
一、汽车产业:出口受挫与利润暴跌
作为日本经济的核心支柱,汽车产业首当其冲。2025 年 5 月,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额同比暴跌 24.7%,汽车零部件出口下降 19%。丰田、本田、日产等头部企业预估,仅美国关税一项就将导致 2025 财年利润缩水数千亿日元 —— 丰田 4-5 月营业利润损失达 1800 亿日元,本田预计净利润下降 70%,日产损失 4500 亿日元。这种冲击不仅源于直接关税成本,更因车企为维持市场份额被迫自行消化成本:5 月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量仅降 3.9%,但出口额降幅达 24.7%,显示车企通过降价而非提价应对关税。
产业链层面,零部件供应商日立建机预计 2025-2026 财年利润减少 300 亿日元,电子、海运等关联行业亦陷入困境。为规避风险,本田将下一代思域混动车型生产从墨西哥转移至美国印第安纳州,丰田则加速在美电池工厂建设,计划 2030 年实现年产能 30GWh。然而,现有工厂产能利用率已饱和,新建产能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缓解压力。
二、农业市场:米价飙升与政策僵局
日本大米市场因关税谈判陷入两难。2025 年 4 月,日本大米价格同比暴涨 98.4%,5 公斤装均价达 4268 日元(约 215 元人民币),部分家庭被迫按克分配米饭。尽管政府投放储备米引发抢购,但库存仅余 30 万吨,未来可能被迫扩大美国大米进口。然而,日本农协强烈反对让步,担忧本土农业体系崩溃 —— 美国大米若突破现行 35 万吨免税配额,将冲击占日本农业产值 40% 的大米产业,影响 280 万农户生计。
这种矛盾在谈判中凸显:特朗普多次指责日本 “缺米却不买美国米”,而日本首相石破茂明确表示 “不会牺牲农业利益”。政府内部虽讨论将美国大米进口配额从 35 万吨增至 41 万吨,但遭农协集会抗议,最终未形成政策。当前,日本大米市场已形成 “政府投放储备米→民众抢购→价格短暂回落→库存耗尽后再次上涨” 的恶性循环,消费者信心跌至冰点。
三、贸易与汇率:逆差扩大与日元波动
关税冲击下,日本贸易结构加速恶化。2025 年 5 月,日本出现 6376 亿日元贸易逆差,对美出口额同比下降 11.1%,其中汽车及零部件占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尽管对欧盟出口增长 4.9%,但不足以弥补对美缺口。野村综合研究所测算,美国关税可能导致日本实际 GDP 下降 0.59%,日本央行已将 2025 年度经济增长预期从 1.1% 下调至 0.5%。
汇率层面,日元兑美元汇率在 7 月 3 日跌至 143.9:1,较年初贬值约 5%。这种贬值虽理论上有利于出口,但被关税导致的出口成本上升抵消。更严峻的是,日元贬值推高进口商品价格,形成 “关税→日元贬值→物价上涨→消费萎缩” 的恶性循环 —— 面包、大豆制品、牛肉等依赖进口的食品价格普遍上涨,进一步抑制内需。
四、资本市场:股市承压与避险情绪升温
日本股市对关税风险反应剧烈。日经 225 指数在 7 月 2 日下跌 0.6% 至 39,762 点,汽车股首当其冲:本田美股盘前交易下跌 4.8%,丰田、日产等企业因利润预警遭抛售。投资者担忧若 7 月 9 日谈判破裂,美国可能将关税提升至 35%,届时日本汽车产业损失或扩大至 13 万亿日元,日经指数可能下探 38,000 点。
企业层面,现金流压力加剧。本田推迟加拿大 EV 工厂建设,将资金转向混动技术研发;丰田虽手握 3.22 万亿日元净现金,但资本支出同比增加 25.7%,用于电动化转型和产能调整。这种战略调整短期内难以见效,进一步压制市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