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461.15 0.18%
|
深证成指 10534.58 1.17%
|
恒生指数 24069.94 -0.62%
|
纳斯达克 20393.13 0.94%
|
日经225指数 39785.9 0.06%
|
股海柠檬精 初级编辑
248 文章
295891 阅读
首页  >  要闻 >  综述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市场不信英国能管住赤字
2025年07月03日 04:52    本文来自 彭博
收藏  
举报

英国新首相基尔·斯塔默和他的工党政府被金融市场狠狠教训了一把。原因就是市场担心政府财政纪律松动,导致英镑暴跌、国债收益率飙升。

到底发生了什么?

导火索是工党议员推翻了5亿英镑的福利削减。英国财政大臣瑞秋·里夫斯想在福利开支上砍掉50亿英镑,用来缩减巨大的财政赤字。结果自家工党议员造反,迫使政府放弃了这个计划。这一下子就让财政计划漏了口子,市场立刻警惕,你说要守财政纪律,结果第一步就退让了,那以后还靠谱吗?

在议会质询时,记者问斯塔默:“你支持里夫斯的财政计划吗?”他没有给出明确支持。当时里夫斯就坐在他身后,看起来很难过,媒体说她甚至落泪了。这场面被直播出去,让市场和议员都怀疑:“首相是不是要换掉财政大臣?”

消息一出,金融市场马上做出反应,30年期英国国债收益率单日飙升19个基点,这是4月以来最大涨幅。英镑汇率成为当日全球表现最差的主要货币,单日下跌约1%。英国中型股指数(FTSE 250)跌了1.3%。投资者的潜台词是:“上一次财政计划失控是2022年特拉斯政府,我们记忆犹新!”那一次,特拉斯的减税和增债计划导致英国国债市场崩盘,她本人也被迫下台。

里夫斯的政策到底是啥?

英国政府现在的主要问题是财政赤字很大,国家借钱太多,债务水平很高。工党的竞选承诺是,不涨普通人的三大主要税种(所得税、国民保险、增值税)。 但要维持财政纪律,也就是要保证债务别失控,市场继续愿意低利率借钱给政府。这意味着要想财政守纪律只能有两种选择,少花钱(砍支出),或者涨别的税。

里夫斯的计划就是走第1步,砍福利开支50亿英镑。具体是削减一项针对失业或低收入人群的福利支出(福利削减5亿是说未来年度里每年节省5亿英镑,累计能省50亿)。目的是帮英国政府减少财政赤字。里夫斯的思路非常正统财政派,要给市场信心,我们能管住财政,不乱花钱。但 工党议员里有人反对,工党本身是关心社会福利、帮助弱势群体的政党。党内左翼觉得砍福利太伤形象,对选民不好交代。于是工党议会党团直接逼政府撤回了这个福利削减计划。简单来说就是政府想砍50亿的福利开支,结果被自家议员推翻了。

为什么里夫斯会落泪?

因为她的财政计划等于当众被自己人搞崩了。她要给市场信心,第一步就是靠这50亿福利削减来证明我们会控制支出。结果第一步就被党内议员推翻,变成说要守纪律但马上退让。这让她非常尴尬、挫败、丢脸,也让市场立刻怀疑她的权威。

市场担心什么?

简而言之,市场怀疑工党政府在放水。如果砍福利都做不到,还能真心控制财政吗?投资者担心要么政府债务失控,导致借钱成本上升。要么被迫加税,但这会打击经济增长。

里夫斯现在特别尴尬,春季预算时给自己留的财政缓冲本就只有约100亿英镑。现在因为5亿英镑福利让步和其它支出回滚,缺口还会扩大。经济增长预期也在被下调。

经济学家预测,今年秋天的预算案可能不得不加税,或者干脆放松政府自己设的财政纪律。

首相事后紧急灭火

看到市场反应这么大,斯塔默赶紧在BBC接受采访时改口:“里夫斯会继续当财政大臣很多年。”这才算是对里夫斯表了态。但分析师认为,工党内部已经有人开始打小算盘,要不要换一个更愿意撒钱的财政大臣来讨好选民?

市场基本是在投票表达态度:“我们要看到你有真心和能力控制财政赤字。”

经济学家说得更直白,市场会教育所有想当财政大臣的人,买你国债的人,需要财政纪律的保证。一旦失去信任,就会像2022年特拉斯那样,政府被逼着改作业,不改就会被下课。

里夫斯未来的路怎么走?

目前的共识是,她在秋天的预算里必须拿出可信的赤字削减计划。大概率要加税,虽然工党选前说不加主要税。可能会通过偷偷摸摸的方式,比如冻结免税额,让更多人自动掉进高税率。

英国工党政府刚上台就撞上了现实的南墙——选举口号容易,财政现实很残酷。市场用暴涨的借债成本和跌掉的英镑告诉他们,你们要是想撒钱,就要有人埋单。要么砍开支,要么加税,要么我们提高你借钱的利息。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英国的支出计划可能会导致“滚雪球效应”
   大存        2025/06/13 03:15
七国集团债务正在加剧市场焦虑
   大存        2025/06/03 06:11
丰田将把GR Corolla的部分生产线转移到英国
   大存        2025/05/27 07:07
奉承还是对抗?世界各国如何应对特朗普
   流动的沙        2025/05/17 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