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807.29 -0.51%
|
深证成指 12510.6 -1.23%
|
恒生指数 25938.13 1.19%
|
纳斯达克 21798.7 0.45%
|
日经225指数 43459.29 -0.42%
|
林天心 初级编辑
275 文章
290263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外汇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如果美联储靠不住了 谁来提供美元流动性?
2025年09月09日 06:48    
收藏  
举报

长期以来,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依赖一个不成文共识:当离岸美元市场陷入紧张,美联储会通过货币互换协议向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等主要央行提供流动性支持。这一机制自2007-2008年金融危机后逐步制度化,成为全球美元信用网络的隐形支柱。然而,随着美国政治环境变化,这一安排的可持续性正受到质疑。特朗普政府时期对国际金融合作的攻击性姿态,已让各国央行意识到,依赖美联储的“善意”并非长久之计。一个政治化倾向日益明显的美联储,未来是否仍愿在危机中向外国央行敞开美元闸门,已成为悬而未决的重大风险。

 这种不确定性正推动全球货币当局重新思考应急机制。一种被反复提及的替代方案是,由欧洲央行及其他非美主要央行联合整合美元储备,建立多边流动性支持网络。通过集体行动弥补单一央行储备不足,在美联储缺席时为本国或区域金融体系提供紧急美元供给。事实上,这一思路已在欧洲央行内部的闭门讨论中浮现,反映出监管层对现有依赖结构的深层忧虑。但理想与现实之间横亘着巨大鸿沟。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全球离岸美元信贷市场规模高达约25万亿欧元,而所有外国央行持有的美元储备总和仅为7万亿欧元。这意味着即便各国倾力整合资源,其救助能力也仅限于区域性动荡,难以应对系统性全球危机。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机制的可持续性与协作基础。当前的美元互换体系建立在美国霸权信用之上,而替代性安排则需要多边信任与制度化协调。在地缘政治分歧加剧的背景下,这种合作的达成远非易事。有观点认为,未来全球流动性支持或将呈现区域化趋势,东盟的清迈倡议、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等区域性金融机制有望承担更多稳定功能。这些安排虽无法替代美联储的全球角色,但可在局部危机中提供快速响应,成为多极化金融秩序中的缓冲带。

与此同时,欧洲自身的结构性依赖问题愈发凸显。欧洲央行监管机构已明确要求银行审慎管理其美元敞口,背后是对美联储可能撤回支持的切实担忧。更值得警惕的是,欧元区支付体系对Visa和Mastercard等美国主导的支付网络的依赖,不仅涉及交易效率,更关乎数据主权与金融安全。一旦地缘冲突升级,这些基础设施可能成为制裁或切断的对象,进而引发支付系统性风险。

正因如此,欧洲央行推动数字欧元的进程被赋予新的战略意义。这一项目不仅是技术演进,更是对美元主导生态的主动回应。通过建立由央行背书的数字支付工具,欧洲试图在零售与跨境场景中减少对美元计价资产和美国支付渠道的依赖。数字欧元也被视为抗衡稳定币扩张的关键手段,后者正以美元为锚定,加速渗透全球金融网络。

这种转变的紧迫性,源于全球金融环境的结构性变化。近年来,经济冲突已从贸易争端延伸至金融基础设施、支付系统乃至货币使用权的争夺。美元作为全球最主要储备和结算工具,其背后是美国金融权力的延伸。当这一权力被频繁用于地缘政治施压,各国对美元体系的信任便不可避免地受到侵蚀。美联储的互换额度,本意是维护全球金融稳定,但在政治化语境下,也可能被视为可操控的政策杠杆。这种潜在风险,使得非美央行不得不提前布局“去中心化”的流动性供给机制,以防在关键时刻被排除在美元网络之外。

此外,全球美元融资市场的复杂性也在加剧脆弱性。大量企业、银行和非银机构通过离岸市场获取美元贷款或发行美元债券,形成庞大而透明度较低的影子融资体系。这些债务不直接计入美国国内金融系统,却在危机中对美元流动性产生巨大需求。一旦市场信心动摇,美元融资成本迅速攀升,而外国央行手中有限的美元储备难以覆盖如此庞大的敞口。这使得任何替代性互换安排都必须面对一个根本矛盾:系统性风险的规模远超单一或区域性应对能力,但全球层面的协调机制又因政治分歧而难以建立。

在此背景下,区域合作的价值进一步凸显。以清迈倡议为代表的区域性金融安排,虽在资金规模上无法与美联储匹敌,但其优势在于决策更贴近本地需求,响应速度更快,且受外部政治干预的可能性较低。通过加强区域内本币结算、建立联合外汇储备库、推动债券市场互联互通,这些机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美元的过度依赖。尤其在亚洲和中东地区,随着区域内贸易和投资联系日益紧密,构建独立于美元体系的金融基础设施已成为多国的共同诉求。

欧洲的探索更具系统性。数字欧元的开发不仅着眼于支付便利,更试图重构货币主权的边界。它意味着欧洲希望掌握从发行、流通到清算的完整链条,避免关键金融功能受制于第三方。与此同时,欧洲也在推动资本市场联盟,旨在打通各国金融市场的割裂状态,提升欧元资产的深度与流动性,从而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以欧元进行长期配置。如果成功,这将逐步改变全球投资者对安全资产的定义——从“只有美国国债是安全的”转向“欧元资产也可作为避险选择”。

这些努力共同指向一个更深层的转型:全球金融体系正从单极依赖走向多极共治。这并非意味着美元将立即失去主导地位,而是表明各国已开始为“后美元霸权”时代做准备。央行的角色不再局限于货币政策的制定者,更成为金融安全的守护者和战略自主的推动者。可以预见,关于央行间储备整合、替代性互换网络、区域支付系统整合的讨论将更加频繁。这些机制或许无法完全替代美联储的全球角色,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单一权力中心的一种制衡。当越来越多的央行意识到,金融稳定不能寄托于他国的政治善意时,一场静默却深刻的变革便已启动。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美国职位空缺降幅超预期 就业市场遇冷 降息板上钉钉
   鲁克        2025/09/04 04:52
达利欧发声:美元困境下加密货币或成新宠
   币海独步者        2025/09/04 04:29
宫斗之术,美联储也躲不过“总统的深宫计”
   股海柠檬精        2025/08/25 04:47
美元走弱触发新兴市场全面复苏
   林天心        2025/07/30 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