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 3882.78 0.52%
|
深证成指 13526.51 0.35%
|
恒生指数 27140.92 -0.54%
|
纳斯达克 22780.51 -0.28%
|
日经225指数 45769.5 1.85%
|
罗斯巴德 总管理员
1871 文章
3361358 阅读
首页  >  要闻 >  商业 >  正文
申请成为签约作者 >
百年税收优惠落幕 英国富豪大逃离
2025年10月05日 06:20    
收藏  
举报

2024 年 10 月,英国政府宣布废除已实施 200 年的 “非本土居民”(Non-Domiciled,简称 Non-Dom)税收优惠政策,并于今年4月26日起生效。这一历史性决策如巨石投入全球财富市场,迅速引发连锁反应 —— 英国商业精英与高净值人群开启了规模空前的跨国迁移。

“非本土居民” 税收优惠政策曾是英国吸引全球富豪的核心砝码:在英国居住但 “永久住所” 登记于海外的群体,仅需对英国境内收入与资本利得缴税,海外资产收益可完全豁免。这一规则让英国,尤其是伦敦这一全球金融中心,长期成为富豪定居、企业布局的优选地,为城市经济注入了持续活力。然而,近年来英国经济的多重困境,让这一政策的 “公平性” 与 “必要性” 备受质疑:高通胀持续推高生活成本,能源危机加剧企业负担,公共服务(如医疗、教育)资金缺口扩大,政府财政压力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取消 “Non-Dom” 优惠成为政府的关键改革举措 —— 据英国财政部估算,此举预计每年可为国库增加数十亿英镑税收,以缓解财政紧张。但政策制定者未能完全预判的是,这一 “增税” 决策直接触碰了高净值人群的核心利益:政策取消后,他们的全球资产将首次面临英国的高额税负,原本的 “税收优势” 彻底消失,重新评估居住与投资计划,成为这类群体的必然选择。

政策落地后一年内,英国公司登记文件显示,超 4400 名商业领袖申报变更居住地,迁移目的地覆盖全球,其中阿联酋、美国、西班牙凭借差异化优势,成为最热门的三大选择,三者吸引人数分别达 300 人、232 人、231 人,背后是各自精准匹配富豪需求的 “吸引力逻辑”。

阿联酋(以迪拜、阿布扎比为核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近乎 “零税负” 的政策设计与现代化的商业生态:不仅免除个人所得税、资本利得税、遗产税,甚至对金融从业者的高额奖金免税 —— 对比英国最高 45% 的个人所得税率,这一优势对对冲基金经理、交易员等群体极具冲击力;同时,通过打造国际金融中心(DIFC)、自由贸易区吸引全球企业入驻,为富豪的商业布局提供便利,再叠加优越的地理位置(连接欧亚非)、豪华的居住配套与对个人隐私的高度保护,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 “财富避风港”。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吸引力则来自 “经济生态 + 区域低税” 的组合优势:佛罗里达、得克萨斯、内华达等州无州级所得税,即便美国联邦税率较高,通过合理税务规划仍能显著降低税负;纽约(金融中心)、旧金山(科技中心)聚集的顶尖产业链与资本市场,为金融高管、科技创业者提供了高风险、高回报的发展空间,完善的法律体系与创业资源更让富豪无需 “牺牲事业换低税”,实现 “居住 + 发展” 双需求满足。

西班牙的吸引力则更多聚焦于 “生活质量 + 欧盟准入”:温暖的地中海气候、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让马德里、巴塞罗那、马贝拉成为 “宜居首选”;“黄金签证” 计划允许通过投资房产或企业获得居留权,为富豪打开欧盟市场大门,而对比英国新政策更宽松的非居民财富税、遗产税,叠加 “购置豪宅可兼顾度假与投资” 的属性,使其成为许多富豪的 “长期备选”。

富豪与企业高管的加速外流,正给英国经济带来多维度挑战,甚至可能抵消政策初衷的 “增税效果”。作为英国经济核心支柱的伦敦金融城,已出现部分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公司将业务转移至迪拜、纽约的情况 —— 高端金融人才的流失不仅削弱了伦敦的产业竞争力,还可能导致企业税、交易税等相关税收同步减少,形成 “增税目标未达、原有税收流失” 的双重压力。伦敦豪宅市场也受此影响,长期依赖的高净值人群需求收缩,核心区域豪宅成交量环比下降、房价小幅回调,进而波及建筑、装修、中介等房地产产业链,引发 “多米诺骨牌效应”。此外,英国的慈善事业与文化产业(如艺术品收藏、博物馆资助)长期依赖富豪捐赠,以伦敦艺术品市场为例,超三成高端买家来自 “Non-Dom” 群体,这类人群的外流可能导致文化领域资金缺口扩大,影响社会公益与文化传承。

英国的这场 “政策改革与富豪迁移” 风波,本质是全球化背景下 “税收政策、人才保留、经济发展” 三者关系的缩影,为全球各国提供了重要参考。从全球视角看,税收竞争已进入 “综合实力比拼” 阶段:阿联酋的案例证明 “低税” 仍是吸引高净值人群的核心抓手,但美国、西班牙的吸引力则说明,单纯的 “税收洼地” 已不够,需结合经济实力(产业基础)、生活质量(宜居性)、政策便利(如签证、市场准入)形成 “组合优势”,才能长期留住财富与人才。而英国的经历则带来了 “政策教训”:取消 “Non-Dom” 优惠的初衷是缓解财政压力,却忽视了高净值人群的 “流动性” 与 “产业链带动作用”,未来政策制定需更精准地平衡 “税收公平” 与 “人才保留”,例如针对科技、绿色经济等特定产业设计差异化税收优惠,或通过优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增强居住吸引力,减少 “用脚投票” 的现象。

在全球化时代,税收政策的细微变动都可能产生深远的经济与社会影响,英国的经验或许将成为其他国家制定税收政策时的重要参考 —— 如何在 “增加财政收入” 与 “留住核心资源” 之间找到平衡点,如何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构建可持续的吸引力,将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长期课题。

声明: 本文由入驻币海编者上传,观点仅代表编者本人,不代表币海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判断。
延伸阅读
2025《财富》世界500强揭晓:沃尔玛蝉联榜首
   Vicky        2025/07/30 07:47
新法案下太阳能和风能将面临高达70亿美元的增税
   大存        2025/07/01 03:23
加拿大取消数字服务税 以推动陷入僵局的贸易谈判
   大存        2025/06/30 07:07
美国财政部长:美国可能在八月面临违约
   币海独步者        2025/05/13 03:43